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834
中学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探析
【内容摘要】:当今时代的信息化、全球化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个性化,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笔者阐释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原则,对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和探析,提出了班主任改进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价值个性化、多元化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个非常艰巨而紧迫的任务。笔者对此作了初步的探求和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价值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泛指学校班级对学生施加的行为规范,系统的心理素质训练,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稳定、持续的积极适应的心理状态,并能协调自己的知情意行,较好地适应客观环境。简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来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
(一)进行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
班主任的心理卫生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具有普及的性质,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心理的适应性并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一是普及心理卫生常识。
二是保护学生的精神卫生。
三是指导学生用脑卫生。
四是加强青春期心理卫生的教育。
(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班主任通过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咨询对象提供帮助与指导,以消除学生的心理矛盾或缓和其心理冲突,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并预防、矫正心理问题的一种手段。班主任的心理咨询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但却是一个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的个别教育方式。
(三)青春期性教育
青春期性教育就是要在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的基础上,让他们掌握性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基本知识,科学地认识自己和别人,破除性的神秘感。同时对学生进行性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应负的责任和应遵守的道德和法纪规范,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符合自身性角色的气质、情感、行为和习惯。
在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地位和重心作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一道,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辐射、渗透到各教育之中,制约着各教育的效果,而且是其他教育的基础;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其他各教育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二是有利于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三是青春期性卫生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中学生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