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569
论后进生的激励方法
[摘 要] 后进生转化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每位教师转化后进生的方法也许都不一样。笔者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结合个人实践,认为转化后进生需要使用恰当的激励方法。本文论述转化后进生的三大激励法,并运用实例予以佐证,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 后进生 激励 方法
根据教育词典的解释,“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后进生一般与不良非正式小群体有或多或少的瓜葛。[甘霖:《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第141-142页]然而,后进生只是学生中的一群,并不是“阶级敌人”,教师有义务帮助他们获得进步。要真正使后进生“脱胎换骨”并非易事,教师们转化他们的过程呕心沥血但往往效果差强人意,方法不当则还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据羊城晚报报道,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某中学两名顽皮学生多次违规爬墙出校,遭负责保安工作的周姓教师多次批评后怀恨在心,后设计将周老师捅杀并被定罪判刑。现在,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要真正转化后进生无疑是难上加难。尽管后进生转化有一定的难度,但“办法总比问题多”,后进生转化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如“打骂式”、“温情式”、“放纵式”等。而教育是“长善而救其失”的过程,无论是正面教育还是惩戒,都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徐晓雯、杨弢《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石》,《班主任》,2008年第三期,第44-45页]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学生进行转化的过程实质是教育信息的接受和内化的过程。学生接收教育信息不仅仅是对教导的“亦步亦趋”或“阳奉阴违”。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促进其对教导的认同和信奉。[陈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第255-256页]这个理论体现了教师激励对教育内化的积极作用。前苏联教育实践家马卡连柯使用激励法仅用八年就把“高尔基工学团”三千多名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改造成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如何去把握激励技巧呢?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促进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教育应该向他们展示规范行为的榜样,提供评价行为的信息,并创设一定的环境,给他们提供活动的反馈,使他们形成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的系统或能力。[陈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第264页]从理论上说,在运用激励法矫正学生不良行为时,教师应坚持以正面教育和疏导为原则,做到诚心、细心和耐心,[陈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第274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而实践中的激励技巧更是值得大家去把握,为此,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激励三法,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公正激励法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学生的公正在《教师伦理学》中的主要含义是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以及关心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作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我们可以将这一教育公正称为对象性公正。本文的公正激励法是指教师以对象性公正为原则的后进生激励法。
1、公正激励法的内涵
孔子认为,有教无类。教师应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客观事实,使后进生认同与接受赏罚,促进其学业进步与人格完善,从而公平实现后进生对教育的合理期待与价值诉求。
2、公正激励法的实例与实施技巧
(1)实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