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987
试论农村中学校长的领导艺术
[摘 要]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工程,它涉及到学校的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调控等环节。校长是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和领导者,是学校的神经中枢。校长自身素质、管理理念、决策水平、工作技能技巧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工程的质量和各个环节工作的顺畅。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形成,也同校长的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关系,而校长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则取决于校长的领导艺术。与城市相比,农村中学的校长具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农村校长在这个特殊环境的工作中,根据城乡间的差别、地区差别和校际差别,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只有深入研究、恰当的运用科学的领导艺术,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只有全体教职工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出学校的特色、品牌,使各项工作健康顺利的开展,引领学校快速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城乡学校差别 领导艺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当校长容易,当好校长难。我认为,当好一个农村校长更难。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长期以来,农村教育都是与滞后或落后联系在一起的。正因此,近年来,在提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家着力点也就当然地集中于农村教育,集中于解决农村教育中面临的根本问题。师资、生源和办学条件等问题是制约当前农村学校发展的关键。 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但毕竟农村地区人口基数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完全靠政府肯定无法在短期内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提高学校的办学效能,无疑将是促进农村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学校效能的提高,关键在于农村学校校长的领导艺术。
一、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差别的分析
1、师资的差别
目前,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农村教师受农村文化自然性、封闭性、边缘性和滞后性的内在影响,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占主导地位,对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感到“水土不服”,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
(2)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大多数教师学历较低,有的地区还存在许多代课教师。农村中小学缺乏适应农村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
(3)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特别是人口都市化的浪潮下,农村教师与城镇的待遇差距越拉越大,因此在心理上出现许多失落感,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于是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悲观情绪。学校又没有引进竞争机制,既无动力又无压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一些教师不愿钻研教材,上课“临渴掘井”,多年重复一本教案,勉强应付教学。工作倦怠,责任感淡化。
(4)是教师队伍不稳定。一方面由于城乡校际差距悬殊,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受利益驱动,工作不安心,千方百计想调入城镇学校。另一方面城镇教育发展迅速,亟需调配师资,于是通过招考等方式,从农村学校挖走了大批优秀的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呈现十分不稳定的态势,而且年纪大都步入老龄化。
另外,因为城里老师占有的教育资源比农村的优越,见多识广,城里老师的成长和进步比农村老师快。城里学校学科教师配套,专业专任,专业水平普遍较高,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于农村学校,福利待遇高于农村学校。而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经费短缺,进修提高机会不多,福利待遇微薄的现象。加之近几年城区学校通过考试补充教师,吸引了大批农村骨干教师向城区集中。在师资流动上,农村学校向城区学校、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流动的现象十分突出,教师的流动,又往往带动学生流动,导致学生“择校热”,其结果更加剧了学校之间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