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939
浅谈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开展
【摘要】在经济、教育都相对滞后的农村,中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步伐难以迈开,成效不大。通过调查发现,科研兴校只停留在表面,全面发展教育科研工作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那么,教育科研出路何在?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难的出路在于观念的转变,在于制度的建立,在于管理的落实,在于人才的培养,在于课题的研究。如此,教育科研才能成为兴校的一盏指路灯。
【关键词】教育科研;教育质量;农村中小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化,“科研兴校”已逐步成为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共识,成为教育改革的第一推动力。但是,眼下对农村中小学的一些学校和教师而言,教育科研似乎还是困难重重。何以如此?就主观原因而谈,思想上存在着片面的认识。有的认为,教师大可不必搞教育科研,那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专利,自己沾不上边,于是置身于教育科研的大门之外;有的却说:教育科研高不可攀,要登上科研峰巅,谈何容易,于是便徘徊于山脚下:有的则认为,农村中小学条件差,能搞好所任教学科的工作,就心满意足了,于是便不想“登堂入室”了。从客观方面开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要搞好教育科研似乎条件还不够成熟。目前农村中小学普遍还存在三个不足:一是硬件设施不足,没有专门的教研室,缺乏教科研所需的资料和专用计算机配备;而是科研人员不足,没有从事教育科研的人员编制,即使有兼职的人员,也缺乏教育科研的专业知识,步伐难以迈开;三是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本来经费就紧张,科研活动经费更是匮乏。
因此,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活动最多只是“雨过地皮湿”,或一般号召而已,有时甚至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久而久之,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便产生了分离。为了改变此种现状,使教育科研工作落到实处,走好“科研兴校”之路。笔者认为,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观念先行,提高认识
观念更新是搞好教育科研的先导。开展教育科研,当务之急是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是更新观念的过程,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师及时的了解教育教学改革动态,开阔视野,增强开展教育教学的意识,提高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掌握开展教育科研的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教学理论及教育科研对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然而,部分教师急于求成,认为教育教学理论无用武之地,认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是浪费时间。学校领导应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制定相应措施,逐步引导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使他们从被动接受到自觉或主动参与。要让他们明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师,但又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还不行,还要有懂科研会科研的巧干精神。否则,很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正如教育专家指出:“教师如果不搞教育科研有两个危机感:一是对教育工作产生厌倦,而是在竞争中失败。”所以教师要有忧患意识,更要有科研意识。
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必须澄清思想上的片面认识,已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为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其次,领导带头,抓好管理,促进科研
教育科研重在管理,以管理作为保证。因此,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领导都要重视对教育科研的管理,把它作为学校管理中的一项工作抓好、抓实。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上要有科学的决策,给学校一定的政策,努力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经费上扶持,管理上保证。例如将教育科研纳入学校整体管理工作的检查与评估,可以加大教育科研在评价教师,考核工作中的权重,加大教育科研在评优评先中的权重。以管理的“外驱力”开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