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844
用音乐激发孩子的美感
【摘要】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通过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有机结合,把美好的情感用声音来表达,使幼儿通过感知、体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音乐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指向教材的本身,而是充分发掘某一特定的音乐教学材料潜在的教育价值,以促进幼儿音乐素质、能力和性情的发展。
【关键词】激发想象力 敢于创新
音乐学科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必修身也”的经验总结;西方哲学家也说:“音乐是哲学的语言,是医治灵魂,疾病的灵丹妙药。”可见音乐对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音乐能激发孩子美的情感,幼儿在听、说、想、动等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情感世界就会变得丰富,充实起来,从而产生主动感受,领略音乐美的积极心态。思维也愈发变得活跃。好奇心也更加强烈。喜欢去探索,了解事物,并主动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其次,音乐能增强幼儿形象思维的发展。幼儿通过欣赏乐曲,自己真切地感受乐曲的情绪。音乐形象的刻画等等。再次,音乐能增强幼儿智能的发展。那么,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呢?下面谈谈我的浅见。
在幼儿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巧妙安排,有机结合音乐来组织幼儿的活动。
现在的孩子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模仿能力、接受能力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易分散的弱点。根据这些特性,我有意识地把音乐活动有机地贯穿于幼儿一日学习和生活中,让幼儿接受音乐的熏陶。一般,我们都主张幼儿在进餐后半个小时不进行运动或学习活动。但是,如果幼儿教师只是一味地要求幼儿安静地休息的话,幼儿很难做到,所以,在幼儿用餐后这一个小时是幼儿最吵闹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班上幼儿午餐后,我坐在钢琴前弹了几首曲子,突然发现刚才还在叽叽喳喳说话的幼儿渐渐安静了下来,大多数小朋友都很认真地听。我发现了这一喜好以后,在他们进餐前后都放一些音乐(儿童歌曲,圆舞曲,钢琴曲等)。后来在组织幼儿进教室、入厕、起立、坐下、排队等动作的时候,我都用钢琴弹奏一些简单的乐曲来代替口令(或铃鼓声),并发现孩子都很喜欢。慢慢地在和幼儿一起听音乐的过程中,我领着孩子跟着音乐节奏拍手或做一些简单的韵律动作,还不时地表扬他们进步了、拍得好听等。往往能让孩子们玩得兴致勃勃。
通过图画与讲述引导幼儿欣赏音乐
音乐是美的,音乐也是抽象的艺术。如何引导幼儿音乐感兴趣,使幼儿愿意听呢?
轻松愉快地学习
在音乐活动中,始终保持一种轻松、自由、宽松的活跃气氛十分必要,这种氛围能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并对活动或材料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在活动表现出自我探索和自我创造。 例如:音乐活动中自发活动的孩子们,他们毫无顾虑地摸,敲击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