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262
德育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摘 要] 幼儿的品德教育决定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影响着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幼儿期,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会性逐步发展,学习与他人进行交往,学习建立人际关系,幼儿正处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时期,德育教育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是促进幼儿社会性进程,促进其社会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德育 幼儿 社会性 发展
目前,幼儿社会性发展问题已成为幼教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所谓社会性是指幼儿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也是指人的情感、人与人的关系、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德育则是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这与《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品德教育的要求,即“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是一致的。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其本人的诸多因素有关,也与教育者提供的活动有关。从幼儿自身的发展来看,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多方面的需要。认识周围事物的需要、与同伴交往的需要、参加成人活动的需要、渴望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等等,这些需要就反映出了社会化的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着幼儿个性的形成,而3-6岁幼儿正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需要顺势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如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坏了不易变。这些儿童进到学校里,教师要费九牛二虎之力纠正他们已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是事倍功半。”由此可见在幼儿期,及时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发展教育,对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育观念也从之注重智力的开发,转到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上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得到了重视。只是重视幼儿社会性教育,才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正确发展,才能使幼儿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要求。在教育实践中,我坚持将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采用多种手段对幼儿实施教育,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利用设置特定情景,培养发展幼儿道德认知能力
良好的行为模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幼儿骄横霸道、不讲道理、不懂礼貌,无论什么事都要讨便宜,占上风,有的不受纪律、规则的约束,随心所欲闯乱子,所有这些都表明幼儿的社会性没有得到正常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我着重在大班的日常生活及各项活动中,努力创设并抓住能诱发幼儿发表议论的客观情景,引发幼儿发表不同的看法。通过情景教育,使幼儿懂得怎样做个懂礼貌、守纪律、助人为乐的人。如:小椅子倒在了走道上、清洁工彼得、同伴发生困难了、生病了等等,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和建议,经过幼儿的争辩、讨论,教师再给予引导概括,从而使幼儿得出正确结论。实践表明,有教师指导的社会认知能使幼儿正确而牢固地掌握社会概念,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幼儿道德认知水平。
教师要为幼儿设置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生活情景,在班级开展多样化的集体活动。如:庆祝节日、联欢会、娱乐、春游、合作型劳动、创造性游戏等待。在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