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610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现行的教学常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教师的备课,过分强调备课的规范性与模式化,严重的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制约了教师的创造力。不少教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备课,形式主义严重,更谈不上备课的实用性,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应该如何备写教案,使备课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呢?
关键词:备课、新课改、教师、学生
备课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构思的过程;是教师依照课程标准和本学科的特点与教学内容,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设计方案的过程; 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它是在教师熟悉《纲要》、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说备课、写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1分析课改前后备课的区别
1.1从备课目的上看。
新课改前的备课关注的是“课”,教师为如何讲课而做准备;而新课改后关注的则是“学”,探究的是“以学定教”,展示的是教师如何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的状态。让学生用相同的精力学习和掌握到更多的知识,挖掘其最大的学习潜力。
1.2从发挥教师的作用上看。
新课改前的备课,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教师变成了教科书的“传声筒”,所以,教师的个性,教学的创造性是很难体现;而新课改后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要做课程的执行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