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887
简论中小学校长职业化的内涵及推进措施
[摘要] 校长职业化,是社会分工更加明细、学校规模扩大和学校组织复杂化的必然趋势。校长职业化理念是中国教育创新理论的巨大进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对校长职业化的探讨,对于新时期校长队伍建设和校长培训工作,对于校长自身发展、学校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校长职业化的内涵和实施的必要性,提出了推进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 校长职业化 内涵 措施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不光是教育家有这样的认识,今天,“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的观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数人的认同。校长能否承担起学校建设、发展的重任,是否能够完成历史使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提高校长素质的途径。近年来,校长职业化被轰轰烈烈的提出来,越来越多人对校长职业化寄予厚望。到底校长职业化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推进校长职业化?该怎样推进?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对此做粗略探讨。
一、校长职业化的内涵
校长职业化内涵包括三个方面:职业资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资质是职业化内涵的最基本的要求,它明确规定了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独特条件和要求。[王继华:《校长职业化释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5]简单说就是3A能力,即A级的教育管理能力、A级的教育科研能力、A级的教育经营能力,力图使校长们具备三种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是指面向教育的组织构建能力,如决策能力、领导艺术、组建团体能力、协调控制能力以及调动下属积极性能力等。职业化校长应建立起一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动态管理模式。教育经营能力,即经营教育资源的能力。就是说校长必须具备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与经营能力。要求职业校长能用经济的观点审视教育,逐步实现经济教育化与教育经济化两者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