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8016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家庭教育的特点与转变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其根本在于课程教材改革。课改的基础是加强师生的互动,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突破口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核心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课程改革是当今教育教学领域里的一场深刻革命,场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反应;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家庭教育也必然要受其影响产生重大变革。笔者拟就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家庭教育特点与转变作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家庭教育 家校 一、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家庭教育特点 1、家庭教育纳入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框架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倡导个性化的教育,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希望学生超越课堂、超越教材、超越教师,积极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去观察、发现、探究各种问题,用自己的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去获取直接经验,增加感性知识,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欣赏自己的实践创造,尝试从失败中感悟,不断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对问题的极度敏感性,逐步提升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一种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改革就决定了它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家庭与家庭教育,换言之,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分割性。从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看,凡是重视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改革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凡是忽视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课改就很难推进。这是一个十分突显的客观事实。于是,笔者得出一个结论,课程改革如果能有效地争取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庭与家庭教育就会成为新课程“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教育资源,它有时还会胜过课堂、胜过教材、胜过教师。反之,就是课改的巨大阻力,而且能使这样一个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以失败告终。因此,课程性将成为新时期家庭教育的重要特点;家庭教育也必将纳入课程改革的整体构架。 2、家庭教育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过去的课程只关注“知识与技能”,即所谓“双基”,严重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导致学生的发展不全面,国家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在课程上就无法得到落实。这样一种课程背景下的家庭教育,便理所当然地把“知识与技能”作为教育教学压倒一切的目标,甚至是唯一的目标。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真正体现了教育方针的“全面发展观”,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终身教育的现代理念,这是一个整合性目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它们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