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228
在亲历中体验,在快乐中成长
[摘要]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传统的品德教育过重于说教,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去感悟、内化道德观念。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儿童品德的形成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所以德育教学中必须强化体验,才会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 生活 体验 感悟 主体
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 只有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才能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使品德心里内化成为可能,才能真正使学生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轻松体验
德育课程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说真话,表真情,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这样才能将孩子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都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教学“动态生成”,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作为教师只有采用“蹲下来”看的姿态才能真正进入这个世界,只有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尊重他们喜怒哀乐的感受,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教学活动才能有效、高效。例如:在学习《我爱爸爸妈妈》一课学生交流时,教师走进同学们中间和同学们一起回忆爸爸妈妈关心自己的一些生活细节。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这样既融洽了师生关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与学生平等地交往,对学生由衷地关爱,给学生热忱地鼓励,跟学生友好地合作,让学生勇敢地表现,这一切乃是点燃智慧之火、开启灵感之窗、唤醒思想之力的必备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