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187
浇树要浇根 育人须育心——浅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摘 要]后进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品行问题,这些问题最终都要归因于心理问题。转化后进生必须由“心”入手,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去解决他们因心理障碍而出现的问题,着重对后进生实施“做人”教育,使之成为健康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后进生 心理障碍 健康人
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天面对的学生中都有一部分是后进生。后进生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也是长期的,其形成因素与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学校教育以及学生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总的来说,后进生可按其形成原因分为“智力型后进生”和“非智力型后进生”。这里我们主要谈的是“非智力型后进生” ,也就是指那些因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意志、情感、动机、信心、习惯、性格、毅力等)而后进的学生。
这些后进生身上体现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上课走神、讲话;抄作业,考试舞弊;不尊重长辈、顶撞老师;故意违纪、旷课、逃学;抽烟、喝酒、打架、磕药;穿奇装异服、标新立异等等。除了这些问题,我们还看到他们的个性与众不同:他们平时爱表现,时时大声讲话,处处突出自己,甚至看到他们的傲慢骄横、对犯错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和表象让班主任头痛,让德育主任也头痛。这到底是什么问题?经研究后发现,后进生学习、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都离不开心理问题。如果我们把后进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一概当作思想问题去处理,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其结果必将贻误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解决,扭曲和损害学生的正常健康成长。
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在决定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智商只起了20%的作用,而80%的作用来自于其他非智力因素,包括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旺盛的学习兴趣、较强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等。现在的家长和学校为培养“尖子”而努力的同时,恰恰忽视了对孩子非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