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375
浅谈初中教学中德育工作的优化
[摘 要] 要逐步建立与社会相互协作的教育形式,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和各种力量的支持,要通过军、警、民共建活动,增强学生国防意识、法制意识、劳动意识。要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群众监督等手段,加强对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尤其是要依法对学校周边的娱乐、商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严格管理。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变主动地去掌握(领会、巩固、运用)社会道德规范并形成道德行为,改变过去学校德育孤军奋战的局面,为德育活动社会化奠定坚实的基矗就学校教育而言,要坚持思想政治课教育与其他学科渗透相结合,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学科教育与活动教育、环境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相结合,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拓宽德育渠道。
[关键词] 德育目标 目标现代化 社会化 科学化
一、德育目标层次化
德育目标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根本指南,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选择,学生品德的品定以及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等都要为实现目标服务。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思维方式上出现的新特点,从培养跨世纪人才着眼,从抓实基础项目入手,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德育目标(包括学校总体目标、各学校、各年级的具体目标,长远目标,近期目标等),形成目标系列。近几年,通过改革,我国现行的几个德育大纲已体现出幼儿园、小学、中学道德养成教育培养目标的层次化原则要求。但是,如果我们离开了实际,采用大一统、一刀切的德育目标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根据教育理论,学校德育目标的确定必须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