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392
浅议中小校长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引领”策略
[摘 要]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与管理者的策略水平密切相关。应当说,中小学校长(下称校长)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起到联系教师、课程与学生的策略“引领”作用。笔者通过多年的中小学领导实践,对校长如何实施好“引领”策略,提出“五要”,即:一要转变意识,树立新课改观念;二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帮助教师明确新角色;三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四要开发校本课程,拓宽课程资源;五要认真总结,不断提高。
[关键词] 中小学校长 引领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作用
学校领导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执行者在学校课程改革中具有关键的引领作用。主因有二:一是,校长在课程建设、课程领导以及课程实施中是联系教师、课程与学生的桥梁,他们决定了新课程改革政策执行力度以及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成败;二是,校长引领作用是解决教育教学困惑与矛盾的关键。事实上,对于新课改这一新生事物,教师在理解和实践中存在许多矛盾与困惑。比如,如何理解新课改中的课程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课程是否就是以前的教学大纲?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开放的课堂的开放到什么程度,如何对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特别对于农村中学来说,评先评优、职称评定者与教学成绩密切挂钩。所有上述困惑和矛盾的解决要求校长必须实施他们的“引领”策略。
一、要转变意识,树立新课改观念
1、学习意识
校长对教师的引领包括政策引领和专业引领两个方面。即校长既要有较强的领会政策能力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因此,校长首先要具有学习意识,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各地课程改革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