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8702
论素质教育在中国
内容提要:在中国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也是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储备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现今,素质教育在中国面临着教育观念需要端正,教育环境需要改造,素质教育运行难以保障诸问题。要在中国施行素质教育,必须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教学体制;改善和提高教育环境及完善教育政策支持。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中国特色
一、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
要阐明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素质?素质一词最初源于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学科,一般指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心理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或称禀赋。另外,在哲学、人口学等社会科学中,一般把人的素质和人的质量等同起来,并且把素质和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认为素质是人认识世界、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条件和能力,或是人所具有的有效地从事一定社会活动的内部条件、一种准备状态。显然,如果从教育的意义来思考素质,不可能只拘泥于其先天性特点,否则提出素质教育就毫无意义可言,素质教育亦没有生存的空间。因此,在教育领域中,素质内涵大为扩展,除先天的以外,更重要的是强调后天的影响和约束。据此,素质即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获得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个体身心组织结构的特征或属性,是制约人的活动方向、水平、质量的内在因素,它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动手能力等。当然,在把握素质含义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它的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内在稳定性。素质构成人自身的内部世界,其外部表现为人的行为,并且素质一旦形成,就会以较为固定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表现出来。因此,那种未经过主体内化的、偶发的、不稳定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并不能构成人的素质。二是素质的整体性。构成素质的内容多种多样,但人是一个整体,因此构成人的素质也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硬要把它进行各种各样的划分也并不能都包括进去。三是素质形成的实践性。也就是说,素质和实践活动联系非常紧密,素质如何,通过活动效果反映出来。同样,在素质形成的过程中,作为素质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它使人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