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99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高师教育改革的影响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支柱教育四部分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课程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诸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师资培养源头的高师院校,应站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前列,立足世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重新定位新型教师的素质,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以主动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需要。[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育改革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近几年来的实验实践表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在专家眼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划时代的大事件,是课程发展中的里程碑。在领导眼中,它是一门亮点课程。福建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苏文锦处长说:“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功,不能说课程获得成功,没有亲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就不能完整理解课改理念。”在校长眼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成就了学校、成就了教师、成就了学生。
1.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一种具有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指定领域。[1]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1)目标的综合性
课程的目标不只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学生的技能培养与良好态度的形成,尤其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综合起来即是健全人格的养成。
(2)知识的综合性
该课程的学习内容是集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为一体的综合知识。如以人类与环境为载体的综合活动课涉及人口学、环境学、生理学、地理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3)能力的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