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114
“自主式学习”模式在小学社会课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本文谈了笔者对“自主式学习”涵义、特征的认识,并具体论述了“自
主式学习”模式在小学社会课中的应用策略:课前,自主收集、整理信息的策略;课中,自主表达信息的策略;课后,拓展学习,完善信息策略。通过这些策略,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自主式学习 策略 信息 社会课
教育改革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XX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18页]①。社会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课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认识“自主式学习”
《现代汉语词典》中“自主”的含义是“自己做主”。“自主式学习”就是自己控制学习的主动权,自己掌握学习活动。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自主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前,主动预习,收集、整理信息→课中,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表达信息→课后,拓展学习,完善信息”三个环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起引导、纠偏、指导作用,引导孩子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自主式学习”的特征之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没有这个主体的积极参与,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过程也毫无意义。自主式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表达信息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依赖老师到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
“自主式学习”的特征之二: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其任务之一: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氛围。任务之二: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主动地发展能力,努力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任务之三:教师要全程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指导学习方法,把握学习的方向和尺度,对孩子的自主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