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一、1.投资与投机有什么不同?
2.股票市场中投机行为的动因是什么?
3.如何防范过度投机?
1.投资与投机有什么不同?
答:“投资”和“投机”这两个概念,经济学上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定。剑桥百科全书对“投资”的解释是:将资金投入某一活动以期获得更多的财务利益。现实中,人们通常所说的投资,一是指金融上的投资行为,指购买有价证券(股票与债券)进行金融投资活动;一是指实业投资,指将资金投入于生产或服务领域,通过产品或服务获取利益。美国出版的《现代词典》(商务中文版)把“投机”解释为“期望从价格变化中获利的证券、商品和外汇买卖活动”。据此,我们可以将投资理解为:致力于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或某种服务的提供,目的是获取相应的利润,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而投机是指根据对市场的判断,把握机会,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进行买卖从中获得利润的交易行为。
股票市场上的投资,通常是指在对宏观经济及所选股票的基本面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当的买入价位,在买入后持有较长时间的行为,目的在于获取较为稳定和长期的股息、红利、以及公司成长所带来的股票差价收益,客观上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以安全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为宗旨。股市投机则是一种短期行为,主要表现在,多采用技术分析方法,试图用过去的价格趋势和模式来确定正在出现的股价趋势,以此来预测股价的未来趋势并进行买卖操作;或者根据某种消息,对政策等的猜测或预期进行“博弈”;追求缺乏稳定性、可预期性较差的差价收入;持有证券时间较短、频繁进出市场;有着较强的风险偏好,倾向于寻找价格波动较大的股票;不太注意影响股价的基本因素,主要以市场信号作为决策依据。作为一种参与市场的行为,投机被看作是股票市场的“润滑剂”,对市场功能的实观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投机的存在有利于增强股票市场的流通性,活跃市场,有助于平衡和发现市场价格,有助于分散风险和强化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但过度投机却会对市场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
2.股票市场中投机行为的动因是什么?
答:股票市场投机行为的直接动因,就是投机者期望在短期内获得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价差收益。
3.如何防范过度投机?
答:如何防范过度投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个是从市场监管者的角度,第二个是从投资者自身的角度。
市场监管者即政府相关部门,主要是证监会,其主要职责就是规范市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其实施和执行;控制风险,防范过度投机,使市场朝着健康、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针对个人投资者专业素质不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承担风险的能力弱等特点,应加强对个人投资者进行投资理财知识、投资经验和投资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树立理性投资和稳健投资的理念,及时揭示风险,引导他们深刻认识到风险对于个人和家庭的危害性,避免以“赌博”和“一夜暴富”的心态投资股市。
2、加强制度和法律建设,强化执法力度,落实监管责任。制度和法律是一切社会生活和行为的“防火墙”,没有完善的法律和制度的股票市场必定是一个无序和投机盛行的市场,这样的市场是没有真正价值投资者生存的空间的,相反,只能使股市沦为一个投机的场所。因此,必须通过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上市公司、券商、交易所及投资者的行为,对上市公司实行强制分红制度,杜绝上市公司恶意圈钱行为。针对上市公司、证券公司、机构投资者的违法违规行为,如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恶意圈钱等,应当对相关责任人实行严厉的问责制度,问责不落实到人,最终是无法达到惩戒效果的。
3、完善市场机制和体制。建立多层次股市体系,实行市场化的股票价格形成机制,还股市于市场,走市场化道路,还原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无论是从股票发行到上市、从初次融资到再融资的整个过程,都应当实行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新的股票市场应满足的法定条件、申请程序和审批程序、股市组织机构及其资金来源和治理结构、股市组织机构的权利、上市规则和交易规则的审定、股市组织机构的合并重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