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一、1、中外资商业银行的业务竞争焦点是什么?
2、入世后如何加强金融监管?
3中资银行如何改善资产结构?
答:(1)在追求高额利润的动机驱动之下,外资银行将其业务的重点集中在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的业务方面,近两年的竞争焦点将主集中在外汇、批发业务方面,具体表现在人才、国际结算、优质客户的争夺上;今后更长的时间,外资银行将在上述竞争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到零售业务,居民外汇和人民币大额存单(CD);汽车、住房消费信贷;信用卡。在竞争手段上外资银行将利用其灵活的人事及工资体制,国际化的网络,先进的服务手段(如ATM机、自助银行、网络银行)、甚至收购国内银行机构的方式等与国内银行竞争. 随着外资银行势力的扩充,极有可能出现盈利业务集中于外资银行,而亏损业务全部留在本地银行的情况。本地银行不仅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在开展新业务时也必须顾及国家利益,因此不盈利业务在本地银行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外资银行没有历史包袱,在各方面享有充分的灵活性,在开展业务时完全以盈利为目标,因此其业务质量明显优于本地银行。虽然目前外资银行的各类市场份额都还不占优势,但业务基本上都是盈利业务。当外资银行市场份额上升后,从本地银行手中夺取的都是盈利业务,不盈利业务则都留在本地银行,如此则本地银行的不盈利业务比例会有很大上升,其生存都会面临很大压力。
答:(2)加入WTO后国内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中外资银行的监管,本人认为主要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改进监管部门的监管方法,提高监管效率。针对入世之后的监管形势,认为在监管内容上,应将国有银行的金融创新与违规经营区别开来;在监管方式上,以合规性监管和非现场检查为主;在监管效率上,应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在监管力度上,真正遵循国民待遇原则,对中、外资银行一视同仁。在过去一段时期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向地方央行施加压力,致使少数地区出现对外资银行监管过于宽松的情况,违背了国民待遇公平竞争的原则,希望这种情况以后能够减少。 2.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来源国分布、总数以及每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数量,以防止外资银行对其国内银行市场造成过大的突然冲击。
3.借鉴国外对外资银行的进入的准入条件和监管措施,控制外资银行的进入速度。对外资银行的审批速度要适当,掌握节拍,避免外资银行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
答:(3)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从事信贷业务和其他服务性中间业务,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少,盈利渠道单一,银行业务被限制在非常狭小的存贷款领域,且基本服务对象主要面对国有企业。不允许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互直接投资,极大制约了金融资本的规模扩张,降低了资金配置效率。加入WTO后国内商业银行要向国际化靠拢,象外资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业务经营多元化和综合化,往往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被誉为“金融百货公司”。这样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商业银行服务,以满足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业务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在业务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中资银行在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要化大力气,达到盈利来源多样化,进一步提高中资银行竞争能力和拓宽盈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