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
答: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提供信贷、利率、开户、支付结算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创新信贷业务,以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契机,扩大信贷对象,提高信贷额度,创新贷款业务种类。支持小城镇建设,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增加农村消费信贷的投入。按照“立足社区,面向三农”的总体思路,尽快促进社区性金融机构市场定位的形成,使农村信用社充分利用与农村、农民关系密切,网点多,联系广、政策灵活等优势,进一步发挥支持“三农”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办支农“金融超市”,农村最需要的是面对面的金融服务。全面推行支农客户经理制。实行“包村、包片、包户”信贷服务,进一步延伸支农的广角。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信社在农村中的作用,农信社的广大干部职工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功能金融服务,需要取得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加快体制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加快电子化建设加,加快电子化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应用步伐。正确处理好农信社商业化发展与支持“三农”的关系。
问题2、
答:2、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信社的改革和发展,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进一步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其管理、协调、指导、服务的作用,还权于县级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权明晰”,促进农村信用社以县为单位的法人格局的优势充分发挥作用并保持长期稳定。通过合理定价创建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金融产品,加大消费性贷款投放力度,在满足农民贷款需求的同时,实现更多经营效益。继续以村民委员会为依托,使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深入基层,在广大农村深化“信用户”、“信用村”评定活动,营造一种人人重信用的良好环境。政策应采取积极的政策,使农信社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简化贷款审批手续,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进一步做好农户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工作。
政府应采取措施,增强信用社的服务功能,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改革中“三农”对于金融的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化解和控制金融风险,只有化解信用社巨大的信用风险,农信社才能健康发展。政府应多给农信社优惠政策,促使其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不仅是在支持“三农”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为客户、为社会、为居民提供便捷、廉价的金融服务。
问题3、
答:农信社目前开展的业务有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资产负债共同类业务、表外业务等,主要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存款业务有单位存款和个人活期储蓄存款、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贷款业务主要有对单位贷款和对农户小额支农贷款等。结算业务有汇兑(信汇、电汇)、委托收款、托收承付、银行承兑汇票、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代发工资、代收、付各项费用等业务。
应该发展壮大的业务主要是商业银行普遍开展的新型业务,如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及贸易贷款,大力发展通存通兑,农户扶贫信贷、农户小额信贷,加大代发工资、代收代付各项费用等业务。
应该缩减的业务是资金结算速度慢、资金在途时间长、有资金风险的业务,如委托收款、托收承付、银行承兑汇票、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这样,使农信社发展的速度更快,改革的步伐更大,更好地服务“三农”,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