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一、如何解决农村小额信贷不良率过高的问题?
答: 1.是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2.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合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实力,通过加大地区间调剂力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再贷款。改进与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对涉农已贴现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通过票据市场引导扩大“三农”资金来源与总量。
3.要创新和丰富支农金融产品,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鼓励各类担保机构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继续稳妥探索推进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完善扶贫贴息贷款运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培育发展农村竞争性信贷市场,切实解决农村和农民贷款难问题。
4.要加快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村资金汇划、汇兑难问题。当前,要重点推进全国性的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系统建设,尽快解决农村资金汇划、汇兑难问题。
5.要加强农村现金管理和国库资金拨付等基础性金融服务工作。
6.要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立资金支农的长效机制。
问题二、如何进行农村小额信贷的“最优操作方法”?
答: 1、小额信贷的组织形式(小组、中心等)可视为社区组织的雏形,若能在小额信贷的组织基础上,将其功能扩展即可演变为较为规范的社区自组织。
2、小额信贷的运行机制(分期还贷、定期会议、互助互保、责任连带等),在理论上可促进社区成员的参与,并在社区成员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有助于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整合社区成员的个体行为,建立新的社区行为规范。
3、小额信贷对妇女和贫困群体的关注视角,与社区发展中对社会性别和弱势群体的关注相契合。
问题三、如何建立农户的信用体系?
答: 1、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供给无法满足农户信用建设所需资金需求。
2、农户信用建设实际操作与管理机制不对称。
3、保障机制的缺失不全,各类风险是农户贷款难以深入推广的最大障碍。
4、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程序尚欠规范化。
5、单纯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能从深层次和根本上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