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新常态背景下,村镇银行面临哪些挑战?
答: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直接融资市场快速发展、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等都已成常态化发展,这给主要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收入的村镇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市场研判能力不足,创新潜能有待激发
在“三期叠加”的关口时期,随着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业态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加剧,农村金融消费者的需求日新月异,村镇银行需要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方向,加强对农村市场变化的综合研判,跟上目标客户金融习惯的变化,找准经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激发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潜能,这对专业人才缺乏、信息相对闭塞、信息科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的村镇银行来说挑战巨大。
(二)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经营呈现两级分化
由于村镇银行起步晚,机构小,认知度不高,人才长期培养机制缺乏,对有银行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吸引力不足,专业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一整套现代人力资源吸收、培养、开发、激励的机制,高管和专业人员的选拔、培养、能力提升就成为制约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实践看,村镇银行的经营水平由此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机构间差异明显。
(三)持续发展动能不足,政策缺乏延续性针对性
一是村镇银行存在运营成本高、信息获取成本高、风险防控成本高、利差低、中收低的“三高两低”的典型特征,在提供金融服务时承担更高的交易费用,影响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升;二是村镇银行服务单一县域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也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三是首批财税优惠政策已经或者即将到期,已出台的扶持政策差异性和针对性不足;四是征信系统、支付结算等配套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些问题都对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严峻挑战。
(四)单家机构规模不足,亟需行业组织形成合力
村镇银行地处县域,小且分散,要想承担起支农支小与商业可持续的双重职能,不仅需要在制度顶层设计、财税政策扶持、差异化监管、发起行集约化管理等方面给予 更多支持,同时也需要一个全国性的行业组织作为娘家,提供行业自律维权协调服务,传递宏观金融监管政策导向,组织行业培训,促进行业交流,代表行业发声,引领行业发展,形成合力,抱团取暖。
(五)互联网金融发展,给村镇银行带来竞争压力
未来互联网金融或将给村镇银行带来不小的竞争压力。伴随国内对普惠金融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都在加码布局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二维码支付向农村地区的渗透正在削弱村镇银行的存款基础;二是互金公司的消费金融业务正在蚕食村镇银行的潜在市场;三是互金公司强大的系统性金融服务,获客成本将低于村镇银行,且黏性更高。
(六)利率市场化竞争,面临盈利风险双重挤压
新常态下,银行垄断被打破,其他资本流入,加剧了资金抢夺,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商业银行拥有更多的定价权,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的竞争。村镇银行本身势力就弱,规模更无优势,在利率定价中毫无优势与胜算,盈利能力受到极大挑战,利润大幅下滑。与此同时,面临的信贷风险与日俱增,不良资产增多,资产质量下降,风险管理能力亟需提高。
问题2、村镇银行与农商银行如何竞争?
答:总体而言,村镇银行具有制度优势、后发优势和政策优势,前景可期;而农商银行具有先天优势、网点优势、规模优势,实力雄厚。村镇银行与农商银行应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关系,寻求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自主经营能力
一是减少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过度干预。主发起行要找准角色定位,维护村镇银行的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自主权,推动村镇银行形成独立的企业文化。二是优化股东结构,减少公司治理的不稳定因素。引导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必要时可以考虑允许外资进入。改变目前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的做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农村,形成投资多元、主体多样、形式多种的银行格局,更好地为农村小额农户、农村种养殖专业户、农村及县域小企业等不同层面的金融需求者提供多种金融服务。三是明确并落实出资者的权利与义务,使股东利益与村镇银行利益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必须要重塑强化中小股东的民主管理、一人一票制度,真正发挥“三会”的职能。
(二)专注支农支小方向,准确定位目标市场
村镇银行要坚持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服务对象。一是要面向城区和县域小微企业。强化主动营销意识,培养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将服务群体向社区周边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伸,大力拓展客户来源;强化产品驱动,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制定差异化的融资方案,着力破解成长期企业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不断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技术水平。二是要面向农村优质产业。在支持“三农”方面,村镇银行要在支持农村优质产业上寻找突破点。三是积极开展小额信贷创新,在期限、利率、计息等方面实行差别化服务;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金融创新,为市场提供多样化金融需求。
(三)灵活利率定价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发展利率定价灵活的创新型存款产品。利率市场化后,存款理财化趋势日渐明显。村镇银行要紧跟市场形势,推出利率浮动更为灵活的存款产品,要针对份额较少的对公存款研究有价格优势的存款品种,增加存款竞争力。二是对贷款实施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建立客户综合贡献度评价体系,对重点客户实行“一户一价”的定价策略,通过利率优惠吸引和维护优质客户。三是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实行差异化管理。在严格贷款“三查”的基础上,适度放宽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通过合理的风险溢价来达到收益平衡。
(四)推行主办银行制度,建立长期稳定合作
在品牌形象和服务功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村镇银行要大力推行主办银行制度,通过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争夺优质客户、稳定银企关系。一是畅通银企信息共享渠道。通过“融资顾问”等形式及时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经营动态,主动向企业推荐适合的投融资产品。二是形成综合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以客户为导向,根据企业的资金流变化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理财、现金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全方位对接企业不同时期的金融需求。三是提高融资服务效率。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建立“循环贷”“年审制”等快捷通道,并根据企业信用状况逐年增加授信额度,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五)坚持科技支撑战略,推动业务转型升级
一是要合理运用第三方公司成熟的科技技术,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信息系统的功能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引入专业型科技人才,提升自主运维能力,为产品创新和业务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发展科技金融产品,与互联网平台和地方政府合作,开发具有特色的网络支付、手机银行、金融IC卡等科技金融工具,补齐中间业务短板,扩大金融服务功能的覆盖面。四是把村镇银行建在网上,通过便捷的线上开户等功能,将平台企业业务场景中的B端、C端客户囊括于系统当中,使各业务场景中的资金流、信息流等,实现闭环式扭转,解决业务闭环内的融资问题。
(六)创新管理机制体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一是加快机制体制变革步伐,创新管理体制模式,变压力为动力,强化内部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优化流程,降低 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村镇银行领导班子建设,特别要加强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教育培训,抓好业务知识的培训、轮训和学习,抓好岗位技术练兵;树立全员营销的理念,制定具体奖惩措施,实行全员达标上岗。三是加快发展,在合适的地区增设营业机构,在提高内涵发展的基础上适度寻求外延扩张,弥补网点不足劣势,扩大服务半径,提高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