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1.综合信用评级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答:商业银行评级是指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有关政府、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或大中型企业等实体的信誉的正式意见,是商业银行通过对影响受评法人客户未来偿付能力的各种定性和定量因素进行考查,分析揭示并评价客户的资信状况,法人客户信用评级等,法人客户评级报括评定的具体指标、评定的等级、评定方法、评级流程等。
2.商业银行授权授信制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商业银行授权、授信制度包括授权、授信方式,授权、授信范围,授权,授信期限等。首先商业银行的授权、授信方式包括基本和特殊授权授信,基本授权是指法定经营范围内的常规业务经营所规定的权限,特殊授权是指法定经营范围内的特殊业务,包括新业务,特殊融资项目以及超过基本授权范围的业务所规定的权限。基本授信是根据国家信贷政策和每个地区、客户的基本情况所确定的额度。特别授信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国家政策,市场情况变化及客户特殊需要,对特殊项目及超过基本授信额度所给予的授信。其次商业银行的授权分为直接和转授权两个层次,直接授权是指商业银行总行对总行有关职能部门和管辖分行的授权,转授权是指管辖分行在总行的授权权限内对本行有关业务职能处室和所辖分行的授权。
第二、商业银行应根据总则中所确定的原则,具体规定授权、授信的范围。商业银行是授信的有效期均为1年。商业银行在存在风险和其他情况下可以撤销和终止授权和授信。
3.请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答:中小企业贷款难,其中固然有银行贷款门槛高、企业经营能力差等方面的原因,但中小企业不重视信用评级授信也是其难贷款的障碍之一,围绕中小企业银行信用评级授信进行分析,中小企业六个方面的“缺乏”严重影响了银行的评级授信。 一是缺认识。企业现代信用意识不强,积累信用财富的动力不足。80.0%的中小企业习惯于熟人社会的“关系型融资”,对建立在现代信用评级授信基础上的“保持距离型融资”难以接受。在一些企业看来,银行追求的基本上是无风险收益,企业既然独立承担了信贷风险,就不应再承担信用评级等相关投入费用。20.0%的中小企业认为这是银行与中介机构合伙设卡收费;60.0%的查中小企业认为,只要自己讲信用,有一定实力,应该用不着这些复杂的认证评级手续。 二是缺眼光。75.0%的中小企业对主动开发利用银行信贷资源的认识不足,缺乏持续经营的长远观点,“求生存”重于“求发展”。45.0%的中小企业在生存压力下满足于既有的规模与经营模式,不想在开拓市场、提高产品档次、扩大规模上下功夫。40.0%中小企业临时资金缺口往往求助于民间借贷,对争取银行信贷持续支持缺乏长远眼光。30.0%的企业舍不得参与信用评级的必要投入,认为一旦投入而没有获得所需的银行信贷支持“不划算”。 三是缺条件。90.0%的中小企业认为银行信用评级门槛太高,标准太严,中小企业难以达到A级或以上信用企业条件。加上,注册资本少,资产、销售等等营运指标低,财务信息也不全面,因而丧失了参加银行信用评级的信心。 四是缺信任。85.0%的中小企业表示不信任评级机构,怕提供了真实信息后出现信息泄密问题,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如企业盈亏指标,真实报要多纳税;不真实报,影响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评价。 五是缺环境。企业要参加信用评级和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就涉及到一些政府登记和中介服务事项。有85.0%的中小企业反映当前承担的涉及政府服务的中介费用过高,负担偏重,对中小企业参加信用评级和争取银行信贷支持的积极性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六是缺支持。除少数经营稳定、规模较大的重点骨干企业外,45%的企业表示当前政府及有关部门、金融机构支持不足,没有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对银行评级的要求不熟悉,不知如何适应银行评级要求、积累企业各方面信用信息。银行机构、政府主管部门由于机构、人员等原因对中小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指导也相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