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中国银行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
答:一:中国银行业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
一是在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刺激中国近代产业的发展;二是近代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近代金融机构;三是为摆脱财政上的困难。中国银行业是在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日益加深的,以及这种侵略的刺激所形成的近代产业的发展中产生的①外国银行的侵略,刺激了中国抵御外国银行的侵略势力,自办银行的要求。②中国近代产业的发展,要求兴办银行。
二、中国通商银行、户部银行、交通银行的设立
1897年5月27日(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中国通商银行正式成立,额定商股500万两,先收半数,另商借户部库银100万两。总行设于上海,同年在汉口设立分行,以后又在北京、天津、福州、广州、镇江、烟台、香港、重庆、保定、九江、扬州、苏州、宁波等地设立分支行。其内部管理全仿汇丰银行,总行和各重要通商口岸分行除有中国人担任经理外,还聘请一名外国人担任洋经理执掌业务经营大权。
户部银行由户部奏准设立,目的在于整顿币制,推行纸币,以济财政。额定股本500万两,官商各半,官股由户部认购,商股准私人自由认购,但以中国人为限,不得转卖外国人。1905年正式成立,总行设于北京。其业务为存放款,汇兑公私款项等,享有铸造货币、代理国库,发行纸币的特权,表明它已具有中央银行的职能。1908年户部改为度支部,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
交通银行是邮传部奏准于1908年在北京成立。资本额500万两,官四商六,邮传部认购官股2万股200万两,另外商股3万股300万两任官民认购。邮传部是最大股东,总理、协理都由邮传部指派。
三、私人资本银行的出现
私人资本银行出现于20世纪初期。成立于1906年的信成银行是第一家私资本银行,其创办人是无锡富商周廷弼。1905年他到日本考察银行,回国后就创办了信成银行。资本额50万元,周自任总经理。该行为股份有限公司,除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外,还兼办储蓄,是最早办理储蓄的华资银行。又经商部批准,可发行银行兑换券。总行设于上海,在无锡、南京、天津、北京设立分行。
浙江兴业银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信义银行、裕商银行都是这一时设立的私人资本银行。
2、不同时期的中国银行业有那些不同特征?
答:一:北伐战争时期。农民协会掌权,打破封建秩序,为活跃经济,便利农民借贷,因国军阀割据,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银行,规模小,制度不全,帐目混乱。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1932年2月,开始营业发行纸币,银币,铜币。这个时期的中国银行业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国民政府创办的政府银行,二是中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互助合作社。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两个政党各自为政组织银行,当时的银行发展是为了各自的组织服务。
三:抗日战争时期。
答:抗战时期,迫于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为适应战争非常之需, “国民政府即假手四联总处,联合中中交农四行的同时,不断采取措施进一步扶植中央银行,扩大其权力,以期中央银行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从而强化健全国民政府战时金融垄断体系。”在战时特殊环境推动下,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日臻完善,现代化走向基本成熟。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货币金融改革,强化中央银行地位,逐步推进中央银行的现代化进程。
(1)、构筑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 四行二局”金融垄断体制
(2)、实行废“两”改“元”的新货币单位制度
(3)、法币政策的实施
抗日战争期间正是国民政府刻意构建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全国金融垄断体制,使得中央银行现代化得以开启和推进,这个时期的银行业特征主要体现在中央银行的特征上。
(1)、独占货币发行权, 集中存款准备金。
(2)、实现国库的统一代理。
(3)、统一管理外汇。
(4)、充当最后货款人
四:解放战争时期, 中央银行的现代化呈现出独特现象:一方面现代化在基本成熟的基础上继续扩张;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的现代化职能未得到正常发挥反而被扭曲。现代化的扩张与扭曲交互作用,导致了中央银行现代化的异化。
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极度扩充金融势力, “金融垄断的广度和深度是抗日战争时期无法比拟的,”官僚资本急剧膨胀,为中央银行制度进一步完善发挥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奠定了雄厚根基。战后,中央银行作为国民政府金融垄断体系核心,本应充分利用国家金融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 营造健康、稳定、有序、规范的金融环境,以促进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然而, 现代化的中央银行却被国民政府强行绑上了反共反人民的战车, 被迫踏上了疯狂发钞、榨取与掠夺的不归路。结果造成极端的通货膨胀、空前的物价高涨、民族工商业日益破产和人民生活的更加恶化。中央银行的现代化功能不仅没有得到正常发挥,在国民政府反动政治支配下却成了诸多战争苦难的制造者,现代化功能遭受极度扭曲。中央银行现代化继续扩张与现代化功能扭曲的交织, 凸现出该时期中央银行现代化的总特征:现代化的异化。
(1)、中央银行权力膨胀现代化扩张愈甚,国民政府更想也更容易凭借其进行发钞、掠夺、榨取,相应地,现代化扭曲程度愈深,对社会的榨取与危害亦愈巨、导致社会承受力急剧下降。
(2)、抗战时期中央银行的现代化程度并不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这是明显的事实。抗战时期,中央银行在稳定战时金融,发展大方后经济,支撑战时财政方面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解放战争时期,现代化更趋成熟的中央银行非但不能挽通货膨胀之狂澜、扶国民政府反动统治于将倾,反成了国民政府的殉葬品。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银行受控于政府,相对独立性极弱,这是共识。我们认为对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央银行关系的认识若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是不够全面的。解放战争后期, 在国共两党大局日益明朗化、国民政府债信沦丧、美援愈少、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民心向背愈发鲜明和社会承受力日趋崩溃的形势下, 国民政府赖以挣扎的唯一凭借就是发钞。毫无疑问, 国民政府对掌握发钞大权的中央银行由先前的绝对控制便演化为相对依赖直至绝对依赖。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用现代化的异化解释这种关系演变也并非不当。其实, 从国民政府与中央银行关系演变的背后, 我们不是不可以洞察到较深层次的内容。最终,政治文明的倒退扼杀了现代化的中央银行。
3、如何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答:金融开放现已经使我国在吸引外资及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获得了巨大收益。从长期看,逐步扩大金融开放,并最终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使我国继续获得收益,也有助于加快国内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增强国妹竞争力。由于一体化是一个全方位的高度开放为前提的,这一过程必然会使我国的银行、保险及证券相关行业在国内金融市场面临日趋激烈的国妹竞争,从业务、人才、管理等方面给我国金融产业各个领域带琰直接冲击,并将进一步对我国的宏观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对我国的金融业而言,全球金融一体化是一个挑战。
从长期看,我国银行业将从逐渐融入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中获得多种收益,诸如有助于减少我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准人方面受到的限制,有利于国内银行拓展海外业务,实现跨国经营等。除此以外,最大的收益还体现在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方面。融人全球一体化一方面意味着我国的银行业将要面对资金实力充足、管理先进、服务高效的国际大银行的有力竞争,有助于从外部增强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压力和动力,加快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的银行业,包括中央银行的监管方式,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利于推进我国银行业改革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