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如何区分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
答: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概念
(1)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及所属会计期间已经存在某种情况,但当时并不知道其存在或者不能知道确切结果,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事项能够证实该情况的存在或者确切结果,则该事项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
(2)非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非调整事项的发生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的财务报表数字,只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了某些情况。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非调整事项说明的情况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其中重要的非调整事项虽然与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数字无关,但可能影响资产负债表日以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故准则要求应当披露。
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本质的区别
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某一事项是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取决于该事项表明的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是否已经存在,若该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已经存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得以证实,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如甲公司在2013年12月31日因产品质量问题,已知道客户胜诉的可能性很大,在2014年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前,法院判决的结果为2013年产品质量问题败诉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则属于调整事项;如2013年12月31日A公司应收账款,在2014年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前,债务人因自然灾害,不可预见造成A公司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则属于非调整事项
问题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存在的问题?
答:1.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些企业为完成当年的财务任务和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在会计数据上利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粉饰财务成果。
2.调整各项准备。某些企业为调节利润,在资产负债表日不按规定比例故意多提少提各项准备;或者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应调整而不调整,人为调整利润指标
问题3、改进措施?
(一)多方认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在企业内部不仅会计人员,而且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和外部的市场监督机构、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都应认识到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财务报告的组成内容。
(二)全面规范披露内容
会计人员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判断原则,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事项中哪些属于调整事项,哪些属于非调整事项。并对非调整事项进行全面披露。
(三)会计调整时应遵循的原则
1.调整事项必须是确实存在的事实,而不能凭会计人员的主观推测作出调整。
2.调整时必须注意对应关系,不能只作单方面调整,而且调整过的会计报表仍然要保持平衡关系。
3.调整报表只能作为正式报表补充的附件,不得破坏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和报表体系。
(四)加强内部审计
选配责任心强、坚持原则、有较强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充实到审计队伍,对会计业务进行定期专项审计,对发现有异常的事项随时审计。建立以审计、税务和财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实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建立科学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和真实创造必要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