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如何看待互联网技术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答: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也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个人住房信贷、个人汽车消 费信贷、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个人信贷业务 也迅速发展起来。其中,国家对农村消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 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日渐加大,是带动互联网个人消费业务提升的主要原因。以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例,在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 个人消费信贷得到了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呈现出的这样的快速增长趋势,与中国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是分不开的,大型的商业互联网金融企业仍占据个人信贷业务市场的主要份额。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隐患。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显露出来。。
从商业银行发展信贷业务的环境来看,消费金融蓝海经过多年的培育之后终于迎来爆发期。以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在野蛮掘金消费金融,赊购业务也将向汽车、旅游、装修等垂直消费行业拓展,在创新引导新型信贷业务市场的同时,也迅速蚕食着传统银行贷款业务市场。对商业银行而言,规模化发展信贷业务之路生变:从外部冲击来看,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大数据应用孕育的创新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造成颠覆性的影响;从商业银行内部看,高速增长趋缓、盈利模式转变、风险压力加大、竞争格局重塑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新常态”,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压力持续增加的同时,传统信贷模式已不能满足互联网消费简、濒、快的要求。
问题2、如何防范个人消费信贷流入股市楼市?
答: 首先,建立健全消费信贷相关法律法规。为了防范个人消费信贷流入股市楼市,国家应该尽快地制定和颁布个人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更加清楚的确定消费信贷活动中一些相关主体的职责义务与相关的权利,尽量合理地分散掉个人消费信贷所存在的风险。想要完善个人消费信贷相关的法规体系,首先是要制定出一部综合性的全面的《个人消费信贷法》,明确地 规范与个人消费信贷相关的问题,全面地完善我国《担保法》中 的有关于个人消费信贷的各项条款;其次要用法律条文明确地 规定对消费者失信行为的惩罚办法,要借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 消费者的借贷行为,从而完善消费信贷市场;最后要进一步完 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住房制度等相关制度,从而分散和共同承担个人信用所存在的风险。
其次,完善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严肃信贷纪律,把责任明确到位,发放贷款前要严格管理信贷入口,有规划地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各环节 的流程都要按照正规的方法操作。在审核申请的贷款时,应该将以下几个因素列为重点考虑对象: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保险、 个人负债比率等。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抵押担保并不是一个万全之策,因为抵押品也存在风险,所以要明辨借款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在审批贷款中,进一步明确各操作岗位的关键所在,规范操作,做到任务、权限和责任相统一。贷款后,从跟踪、监控入手,建立一套消费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加强贷款后的定期或不定期跟踪监控。发放了贷款以后,要密切关注贷款客户的还款动态,当客户出现拖延现象时,应该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对于具有还款能力而故意不还的情况,从信函 通知到口头通知、加收逾期贷款罚息,直至处理抵押物甚至诉 诸法律。对于多次恶意拖欠贷款者,要将其列入“黑名单”,加大 追讨力度,并拒绝再度贷款。对于贷款到期潜逃和下落不明的借款者,应提请公安等有关部门协助查寻。
问题3、如何看待中小金融机构的盲目扩张?
答:我国中小型金融机构是经许可成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还拥有融资和外部担保功能。自2008年以来,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扩张,小额信贷的“蛋糕”逐步被民间资本所重视,全国数以万计的中小型金融公司已经成立。但是,绝大部分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投资者和运营商由于缺乏经验,缺乏成熟的人才,缺乏相关的系统,缺乏风险承受能力,缺乏客户分析等。导致中小型金融机构从一开始就没有发展成为健康的金融系统组成部分,反而变成了金融风险频发之地。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8年报》,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我国382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56万亿元,负债总额236万亿元,税后利润总额5222亿元,同比增长5.86%。其中3492家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合计22.85万亿元,负债总额合计21.39万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合计14503亿元,税后利润总额2306亿元。虽然机构数量占比达91.89%,但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占比仅为20.17%,负债总规模占比仅为20.16%,所有者权益占比仅为20.11%,税后利润占比仅为18.42%。同时,根据银监会网站公布数据,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71%,其中390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超过8%。从现有390家绝对数来看,我国3492家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大部分资本充足率仍然不达标。可见,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尽管数量较多,但各项业务指标合计仅占整个银行业的20%左右,单个机构资产规模较小,资本充足率较低,整体实力较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