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
1、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国有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外部竞争,既有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又有外资银行的竞争。
据资料显示,到2003年末,我国国内的金融机构除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外,还有3家政策性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4家资产管理公司、112家城市商业银行、731家城市信用社、35544家农村信用社、3家农村商业银行、52家信托投资公司、74家财务公司、12家金融租赁公司和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机构。
就目前的竞争状况,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内银行业竞争主要集中在对客户资源、存款资源的争夺上,尤其是对一些优质存款客户的争夺更是焦点所在。近年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开发的银行卡和网上银行业务成为竞争的一个新的亮点。目前这种竞争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速度得到快速发展,到2004年1季度末,我国已批准设立28家外资银行代表处,12家外资银行分行和6家支行,批准48家外资银行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目前经营人民币的外资银行已达84家;批准12家外资银行在华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目前外资银行在华的营业机构总数已近200家,在华资产总额达500亿美元,占我国银行业金融资产总额1.4%,外资金融机构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银监会又公布了中国银行业加快开放的几项措施,继续坚持稳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预计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速度还将不断加快。
目前外资银行的业务竞争主要集中在以下外汇类业务领域:如融资业务、财务咨询、投资业务、国际结算、存贷款、担保业务、汇款业务、票据贴现、证券服务等。但随着5年过渡期的结束,其人民币业务经营量也将呈现日益扩大趋势,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也将全面展开。
2.什么叫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
答:商业 银行综合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其分析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银行现实竞争能力。指银行在当前条件下的生存能力,代表着该银行在报告期时间点上的竞争力,是一个时间剖面的显示性指标集,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经营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等财务会计指标。 银行潜在竞争力。它代表了一个时间点内银行内部因素影响未来竞争力的隐性指标集,它主要是基于对现实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构成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制度性影响因素,如银行的组织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业务体系和业务创新能力、银行监管的有效性等,以测度竞争力的后续能力。 银行竞争力的环境因素。它主要是指社会发展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社会信用环境、银行体系环境等,以衡量外部环境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状况。 银行的竞争态势和竞争力的定量评价。它代表了上述显示性、隐性指标集中的相关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归纳汇总,分析银行竞争力的基本竞争态势。 衡量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 构成银行竞争力的指标体系,首先是比例指标层次,比如流动性比例、不良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比例、盈利指标比例等。其次是单要素指标层次,包括流动性、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发展能力、法人治理结构、业务体系、业务创新能力,金融监管有效性、宏观经济稳健性、经济增长速度、信用制度和信用风险共10个方面。第三个层次是银行竞争力的整体性指标。这一层次是银行竞争力测试指标的最上层,是所有与银行竞争力有关的比例指标的综合,全面反映银行竞争力状况。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力方面与国际大银行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风险管理水平落后导致的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的人力资源潜力没有充分挖掘,资产盈利能力水平低下等。要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落后局面,要进一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改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此外,商业银行要积极引进国际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强风险管理。
3.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产权制度上存在什么问题?
答: 产权制度指企业产权的构成制度,通俗讲即企业资产归谁所有以及这些所有者的构成关系。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产权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明义上所有权属于国家,但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国有银行的具体资产由谁来全权负责并不明确,财政部?国资局?国有银行?都是又都不是,从而导致人人关心人人不关心,个个是主人个个不负责的松弛的所有权约束,无法解决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造成所有者管理权的缺失;第二个不良后果是为银行从业人员道德风险提供了较大空间,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第三个弊端是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多元化,长期以来国有银行扮演着国家第二财政的角色,也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不利于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4.商业银行在实施品牌策略是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品牌策略是企业对自我形象的设计和对产品的营销策略。目前品牌管理已日益受到国际金融业的重视。一家银行的品牌策略和管理应该与该行的总体发展目标和业务经营模式相一致。从层次上划分,商业银行对自身品牌的管理可分二个方面:1、对银行整体形象的设计和打造。比如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个优势就是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国家信用,具有良好的信誉,深得我国民众的信赖。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在对自身品牌的管理中强化和维护好这形象,使之成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又如,在对商业银行的整体形象进行的品牌策略上,中银香港通过对12家银行进行合并重组,形成银行集团,大大提高了其在香港的市场认知和认可度,树立起实力较强作风稳健的市场形象,产生了很好的品牌管理效果,是近年中国银行业界成功的品牌管理的范例。2、对业务品牌和服务品牌的设计和打造。既是对企业整体品牌管理的延伸和具休化,也是企业产品的营销策略。其主要内涵在于通过对市场的充分调研,开发出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金融产品。比如近年招商银行推出的“一卡通”、“一网通”二个产品,通过强有力的市场营销和运作,在短时间内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比较知名的金融品牌,迅速扩充其市场份额,有效促进了招行的业务发展。目前国内银行在对业务品牌的管理策略上,一个显著的趋势是通过对业务品种和业务平台的重新整合,实现“渠道多元、统一平台”的一站式或称套餐式服务,以丰富产品的内涵提高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实际上是对金融产品的捆绑式营销,往往能取得很好的品牌效应。比如工商银行通过对一系列电子金融产品的整合推出的“金融@家”电子银行品牌,招商银行通过对其个人金融产品的整合推出的“金葵花”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理财服务等等,在金融市场上都成为比较有影响力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