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合理的放贷制度对于银行的长期发展的好处
二、国家对于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
三、优化自身的资产配置的好处
四、创新盈利模式的强大力量
五、创新盈利模式的种类和实际应用
内 容 摘 要
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脚步离不开强大的银行体系的调控,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拥有强大的银行体系作为国家的后盾是使国家平稳度过危险的重要保证。银行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生存,就应该从老套的依靠存贷差产生利润转换成多元化创新盈利模式。只有不断使用创新模式来改善银行本身的盈利结构才能更好的创建新的客户群,优化银行持有的客户结构。拥有这种良好发展盈利模式的银行才是真正的强者。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管理制度
金融危机似乎已经远去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社会经济,中国乃至全世界正在经历的是走出萧条,将要经历的是快速复苏以及新一轮的经济腾飞。
一、制定合理的放贷制度对于银行的长期发展的好处
为什么要花如此的力气来解释当年红及一时的小虎、小龙,而他们为何在一夜之间偃旗息鼓,对!银行!银行的调控是宏观的,是无法估量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式下,国家央行不控制好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很容易导致各商业银行放贷无度,形成无限恶性循环。银行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调剂,平衡,控制的角色,毋庸置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于一个商业银行来说,制定合理的放贷制度,如何优化放贷对象的结构,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呆帐,死账所带来的风险危机等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做到这些呢,如何完美的做到这些呢?
制定合理的放贷制度对商业银行长远稳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合理的放贷制度需要有前瞻性。
(一)如何优化放贷对象结构
对于如何优化放贷对象结构,银行可以前移风险管理关口,对客户进行全程管理,也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及早利用信息技术。
(二)强化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
强化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这些措施对于商业银行的各种风险降低到最低做了很好铺垫,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国家对于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
随着通货通胀的加剧,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通胀进行控制,自2010年10月20日起央行时隔34个月第一次加息开始,至今央行共加息4次,以此应对日趋严重的通胀情况,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将适度收紧货币政策。
(一)紧缩的货币模式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系列的猛烈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预示着先前靠单一的依赖存贷差的盈利模式存活的商业银行又将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同时中国政府又给近年利润颇丰的商业银行敲了一外警钟:是该你们负点责任的时候了。
(二)各商行的直接融资之外的发展方向
从金融危机的爆发到现在进入复苏阶段,使得各商业银行的领导人认识到资本市场并非简单的直接融资,而是以市场化形式进行资产重组,产权流动等资源配置。凭借现在客户群的强大和服务渠道的丰富,使得大量银行如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等延伸发展了财务顾问,基本管理、企业债券承销、信托资金托管等新兴的投资银行业务,如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就依照花旗的模式建立了投行事业部,而光大银行更是通过投行部集中归口管理,短短半年就在短期融资券发行市场上成为领先者。
三、优化自身的资产配置的好处
优化自身的资产配置可以使资金物尽其用,发挥最大的作用并将风险降至最低。
各商业银行在贷款风险管理上有许多手段,而仅仅依靠单一的存贷差以及各项中间业务的收入已是非常可观。但是正所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需要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和资金配置已成为现今各商行求进步为发展的主要目标,那么2010年复苏期开始,中国商业银行的赚钱主旋律乃是:创新。
四、创新盈利模式的强大力量
21世纪最缺什么,人才!人才最缺什么!保护!09年招行在业内可谓风光无限,当招行斥资了63亿港元对永隆银行进行并购时人们普遍持有疑虑,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尺度,在并购之后,招行向永隆转介客户的对公存贷款余额已显著增加,批发中间业务收入也达到了预期水平。两地的客户推荐和信用卡优惠商户推荐工作都已全面展开,永隆内地客户总资产和存贷款均显著提升,零售业务的协同效应已初步显现。招行的并购让商行把眼光放到了国外,这就是使得在国际并购市场大幅萎缩之时,国内银行的海外参股案例却在增加,还是剧增!招行对国外银行的融资就像一个公司的老总聘用一个怀才不遇的人,给予了他充分的空间和条件,人才也给他带来的不仅是利润,还有资金配置结构的优化,最关键的是人才带给招行的从传统存贷差盈利模式向多元化创新模式的完美蜕变。
除去以上通过海外并购来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外,商行们还可以通过联姻-----绑牢优质客户,锁住利润,在众多创新盈利模式中,与相关政府机构联手似乎成了银行可遇不可求的首选。
五、创新盈利模式的种类和实际应用
国内下乡,国际布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对于那些被财大粗的银行挤占、很难在城市业务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中小银行来说,农村金融成为它们扩张国内版图的良好方向。除了布局国内不同市场和地区,雄心勃勃的商业银行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扩张国际版图的机会。
(一)碳金融——向绿色要效益
碳金融可谓近年来最时尚的词汇,而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更让它深入人心,国内碳金融领域的先行者——兴业银行,从四年前首创了针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的“绿色贷款”开始,就在这个领域一跃千里。
(二)艺术品投资
近年来,金融界的另一个投资关键词,就是艺术品投资。目前,国内银行涉足了艺术品评估、艺术展策划、艺术品理财和企业收藏等领域,使得艺术品投资成为当前银行界最时尚的行为。
(三)不动产投资
最近几年,国内各商行的盈利模式似乎是越来越丰富多彩了,可以肯定的是,各大商行已经日趋成熟,而投资项目有一项收益巨大,不得不提的就是房产。
要说银行进入房地产业也是迫不得已,各开发商或是个人向银行的抵押贷款用的是在自己名下或是公司名下的不动产,获得大量的资金对房地产进行再投资,这样的资金链异常脆弱、易断,在某一环节出了问题会导致整个资金破产,而因为前些年炒房的人将房价抬的太高,老百姓买不起天价的房子,也导致开发商或炒房人的资金链断裂,还不出贷款,无奈银行只能拿他们名下抵押的住房、商铺。银行不会炒房,只想急着将手上的住房套现来挽回一些损失。也许说中国商业银行投资房地产业是错误的,但商行对房地产商的贷款似乎情有独钟,前些年国内房价猛涨,具体原因不作分析。老百姓在某些利益集团的蛊惑下,疯狂抢房,导致中小户型房价居高不下却仍供不应求,限购令尚未出台之前房屋拥有数量不受限,只要有闲钱,无论是企业或是个人,都会选择房地产,某位经济学家说过:想抗通胀石油和黄金都没用,因为他们有华尔街控制着,房地产才是王道。当时国内不动产形式大好,银行看到这里的利润自己并不能进入而是投资或贷款给开发商或个人。但各大商行也有难堪的地方,因为好的大的项目他们抢不过“五大行”,在财大气粗的五大行面前,商行们势头再大也只是个小的,抢不到好的项目只有不太好的项目可以接这就大大增加了商行们在贷款出以后的本息收回的风险。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吧,在五大行轻松的赚着存贷差的钱的时候,各商行已经在各个领域都留下了自己的足印,并继续发扬光大。新一轮的政策:加息、限购令,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国八条等的一揽子计划将逼的房地产业重新洗牌,商行们,五大行们将更多的眼光放在发展别的创新方面,这才是硬道理。
如今,国内通胀严重,央行也在时时监控着,各商行也如覆薄冰,小心驶得万年船。大卫·罗斯柴尔德说:“我们并不刻意追求高增长的投资,我们更偏好于长期至少是中长期的高收益投资”。
综上所述,银行降低自身的贷款风险并不是制定多么严苛的制度,而是积极开辟新的制度,完善创新盈利模式。这样做相对处于弱势的商行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中国杂志》 中国杂志出版社 2011年
2、宋鸿兵,《货币战争1》,中信出版社,2007年
3、宋鸿兵,《货币战争2》,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
4、冯禄成,《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技术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