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农村信用社合规运行机制的必要性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合规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三、建立农村信用社合规运行机制的几点构想
内 容 摘 要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拓展,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合规风险正成为暨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之后银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开展合规管理,建立完善合规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合规意识,建立合规管理长效机制,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信用社由于其本身所独有的特点,更应该注重建立合规运行机制的建设。本文就农村信用社如何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从而更好更快发展进行简要论述。
论农村信用社合规运行机制建设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合规运行机制 更好更快 发展
2006年10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进一步指导和规范银行业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部分商业银行才相继成立合规部门,着手进行合规运行机制建设。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建立合规运行机制,构建合规文化,防范金融风险,也是势在必行。
一、建立农村信用社合规运行机制的必要性
农村信用社合规运行机制是指农村信用社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来有效识别、监测、评估、报告合规风险,持续修订合规管理制度,主动采取各项纠正措施和适当的惩戒措施,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持续管理合规风险的动态过程。农村信用社构建合规运行机制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首先面对的一个原则问题,建立和完善合规运行机制,对于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一)建立合规运行机制是新形势下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6年全国合作金融监管暨改革工作会议提出,农村合作金融应当坚持服务三农方向,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用5年-10年时间分期分批逐步过渡到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这说明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已经开始由数十年的传统信用合作制度后开始向现代商业银行寻求转型。但是农村信用社由于其产权不清晰与独立法人地位的矛盾问题要比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更为严重,导致了农村信用社贷款不良率等指标远远高于商业银行。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既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也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应努力追求的目标。
(二)实施合规风险管理是巩固改革成果的根本需要。目前,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深化改革试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对照改革的最终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风险的识别、计量、控制能力亟待提高,长期形成的粗放管理、内控薄弱、违规经营等不良企业文化尚未从根本上改变,违规经营不但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声誉、社会形象,并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痼疾。要巩固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真正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建设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就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来解决体制、机制、观念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化解和防范所面临的风险就强化合规风险管理意识,形成“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与监管有效互动”等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
(三)实施合规风险管理是构建风险管控长效机制的必由之路。综观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查处的案件,主要是制约机制失控和制度执行不严的结果,在深层次上则反映了决策、管理、操作等各环节人员依法合规意识的欠缺。因此,解决操作风险集中度过大、案件多发的问题,必须加强合规管理,建立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防范风险。相对于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内部控制薄弱,更应加倍重视和做好合规风险管理工作
(四)实施合规风险管理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银行是通过经营风险来实现盈利和发展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构建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积极应对激烈市场竞争,关键在于培育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合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于形势的变化,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工作刚刚起步,机构、人员还没有完全到位,合规风险管理机制还未全面建立,识别和管理合规风险的能力较弱,合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因此,农村信用社应进一步强化合规意识,培育合规文化,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完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合规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实现依法合规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合规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合规管理意识淡薄,个别思想素质较差。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资本是银行经营的三大支柱之一,对农信社而言,如何落实合规风险管理理念,抑制放贷冲动,压缩存量不良贷款,控制新增不良贷款,防范不良贷款余额与比例“双升”,成为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但在现实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人员,对于什么是合规,为什么要合规,怎样才能合规,还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二)制度不健全,内控体系不完善。当前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垂直化与机构的扁平化管理还比较落后,业务交叉混岗、授权不清等现象仍然存在,从而造成难以真正形成科学有效并具有较强执行力的合规运行机制。由于信用社风险管理制度以及保证制度执行的合规机制无法确立,全面风险管理也就不可能真正落实。
(三)合规的监督约束机制扭曲,“问责制”难以有效落实。个别高级管理层不清楚应如何在整个管理体系内有效落实依法合规经营原则,以及他们在依法合规经营中应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并如何在言行上真正体现所倡导的诚信与正直的价值观念。最终导致一味强调经营效益,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借口,逃避或抵制合规;有的主观意识严重,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轻制度管理重主观行事。
三、建立农村信用社合规运行机制的几点构想
(一)建立合规运行机制首先要做好四个转变。首先要做到从约束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必须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合规工作做得好或对举报、抵制违规有贡献者给予保护、表扬或奖励;对履行工作职责中仅有微小偏差或偶然失误、且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免责或从轻处理;对存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不良后果者,要按照规定给予处罚,追究责任,使整个团队形成合规光荣,违规可耻的工作氛围。其次要做到从被动防堵到建立防控机制的转变。针对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通过合规培训,为员工分析基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整改措施,切实做到“提示在前,预警在先”,使每一位员工对合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形成风险点的原因有更深刻的了解,使之明白自己在工作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对违反制度的事“不敢为、不能为、不想为”。第三要做到从规范行为到自觉行为的转变。及时制定更为行之有效的考评制度,从深层次上改变员工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第四要做到从回避检查到欢迎检查的转变。
(二)加快构建合规风险管理的组织管理体制。一是落实合规风险管理责任。在理事会层面,应明确理事会对合规承担最终责任;在高管层,要建立主任合规负责制;在监督层,要研究措施,切实发挥监事会在监督理事会和高管层履行合规职责、管理合规运行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加快组建合规部门。在办事处、联社层面都应设立独立的合规部门,在一线信用社配备合规风险审查人员,同时明确合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三是选聘好高素质的合规人员。合规岗位人员既要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又要熟悉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既要有一定的学历、资格,又要有一定的经验。应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合规岗位人员,积极推行合规部门(岗位)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制度及资格评定制度。
(三)全面建立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合规制度。要坚持“先订制度,再行运作”的原则,加快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并要按照合规要求,对现行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进行梳理完善,最终形成科学严密的内控制度体系和合规管理运行体系,完善修正同步,执行监督并行,确保各项工作合规有序发展。二是界定好合规部门与职能部门的关系。业务部门应主动提供合规风险信息资源;合规部门(岗位)为业务部门提供业务与产品创新的合规咨询、建议、评估和支持。合规部门(岗位)为内审部门的复查提供方向,位于事前或事中监测风险;内审部门的检查结果则是合规部门(岗位)识别和收集合规风险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依据,位于事后识别控制风险。三是建立清晰的合规报告路线。从实际出发,明确合规风险的报告路线,包括业务部门及其员工向合规部门的报告路线、合规部门上报的路线、合规部门向高管层和理事会报告的路线等。鉴于农村信用社法人体制的特点,当前要着重建立合规部门对上“双线”报告制,即在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的同时,向上级合规部门报告。
(四)完善合规管理的激励约束考评机制。坚持正确的业绩观,注重责、权、利相结合,密切内控合规管理与经营发展的利益关系,完善对一线信用社经营业绩的全面评价,把内控制度建设、内控管理评价指标、合规风险防范等内容纳入经营绩效考核的重要考评指标,引导一线信用社在推动业务发展的同时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同时,提高内控合规管理与员工的价值关联度,把内部风险控制与员工的自身利益和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使员工在全力促进业务发展和安全经营的同时,不仅能得到实惠,自身价值也能得到充分地体现,从而有效激发员工的责任感。
参 考 文 献
1、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2、张绍瑞,《金融风险与监管》,山西人民出版社
3、付亚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8年第11期《农信社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4、周国伟,《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1月 第2482期《建立农信社合规机制体系是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