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风险.
防范金融创新风险的对策建议.
内 容 摘 要
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发展时若使用不当,会加大金融风险,因为创新促使商业改变经营策略,金融体系改变其构成,以及金融风险的隐蔽性更强.要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必须金融制度创新,对金融创新进行立法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创新是各金融要素的新的结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形成的市场改革,金融创新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等内容。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全球掀起了旨在摆脱金融压抑的金融创新浪潮,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其动因与金融产品虽然有所变化,但金融创新的过程却一直没有停止。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提高了金融业的效率,导致金融深化和发展。金融创新的同时将使金融在传统风险的基础上面临新的风险.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监管
浅论金融创新的风险及防范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有效方式,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形成的市场改革或引进新事物,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提高了金融业的效率,但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发展时使用不当,会加大金融风险,因为创新促使商业银行改变经营策略,金融体系改变构成,以及金融风险的隐蔽性更强,要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必须金融制度创新的同时要从金融创新方向、机制、路径等着手防范和化解。
金融创新的同时由于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将使金融业在传统风险的基础上面临新的风险。一、金融创新盲从性带来的风险。入世后金融对外开放的进程大大加快,为追求高速发展,不排除金融创新工具有盲从性,由此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也一定会产生。我国的金融业与外国银行还存在一定距离,特别是在基层尤其突出。如果盲目引进外国的经营模式、经营方式和金融产品等,将会对我国基层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造成副作用,以致引发新的金融风险,影响基层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发展。还处于忽视利润的模仿型阶段的金融创新其风险性是较大的。二、金融创新短视性带来的风险。基本停留在以争夺市场份额为重点的初级阶段,忽视成本收益核算。金融创新如果不从战略角度出发,而是以提高知名度、抢占市场份额为主,这种创新必然技术含量低,容易被对手模仿,其利润增长必定有限。三、科技创新不足带来的电子化风险。目前我国金融网络化发展,电子联行、支付清算系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大多数已开通,但比国外商业银行的网络化建设还相差很远,特别是开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兴业
务更有很大的潜力。由于我国许多基层地区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够规范,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结构还待完善,名种配套制度、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基层还潜伏着较大风险。1、客观上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风险;2、主观上犯罪分子利用计算机犯罪。电子风险具有系统性特征,涉及交易金额大,一旦发生这些风险,可能把一个金融机构甚至整个金融业都罩进不安全网中。据美国联邦调查局计测算,一起刑事损失为2000美元,而一起计算机犯罪案件损失高达50万美元,据计算机安全专家估算,近年网络给总部在美国的公司带来的损失为2500亿美元。四、人才素质不高带来的风险。业务创新风险产生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目前我国还严重缺乏业务精通、敢于管理的混合型人才,导致基层金融机构中间业务发展慢、创新能力较低,潜在风险较大,很难保证金融创新的实际效果。2008年1月,法国兴业银行未经授予权股指期货交易损失达49亿欧元,其驻驱巴黎中级交易员杰勒姆柯维耶以欺诈罪被起诉。五、资产负债业务表外化带来的风险。创新业务的表外化是金融创新的一大趋势,如借款承诺、借款担保、互换交易、期权交易、远期利率协议等在金融机构总业务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表外业务的特点是灵活性大和杠杆性强,但透明度差,一般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因而表外业务的风险具有潜伏性和放大性,一旦爆发,就会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危害性极大。目前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对表外中间业务的管理还缺乏完善的管理措施,风险较大,一旦发生就会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甚至致命性打击资产负债表外化带来的风险:“大和银行巨额亏损案”及“巴林银行倒闭案”即是最好的例证。六、金融创新意识不到位带来的风险。目前基层金融机构部分职工对金融创新的效益性、规范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创新业务所蕴藏的风险没有引起重视。七、金融创新约速机制不强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尚未把金融创新纳入考核指标体系,由于考核不力,约束不强,致使金融创新处于粗放扩张的态势。八、金融创新中合作发展带来的国际风险和伙伴风险如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不仅引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而且引起欧美金融市场的动荡。九、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阻滞带来的风险。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和控制程度,降低了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防范金融创新风险的对策。一、金融创新宜于走引进、改造、创新的路子。由于国情差别和具体的金融业发展阶段的差别,我们在引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时要适当加以改造,增删一些因素或者改变某些因素组合的结构,这样才能确保新产品是适应国内金融市场需求的。在引进、改造的同时,我们要研究其中的原理及设计、营销等环节。只有这样,我国商业银行才能及时推出在社会需求下真正的金融新产品。
二、关注金融创新的方向选择问题,树立战略思维。国有商业银行的创新方向应主要放在组织模式创新上。组织模式创新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实现扁平化管理,减少机构层次,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全面整合。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知识管理,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金融创新需要围绕扩展中间业务从传统银行业务向现代银行业务转变;围绕发展电子金融业务,实现从依托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的转变;围绕成本收益核算,从“圈地”向市场效益转变。
三、金融创新要循序渐进。要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对我国金融创新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应确定我国金融创新的长期目标,制定金融创新制度;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重点发展以同业拆借、票据承兑贴现为主的货币市场,规范引导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统一的外汇市场,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促进金融市场创新;建立金融网络安全系统,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支付清算系统。
四、防范和及时化解由金融创新产生的金融风险。1、制定和完善有关的金融政策和立法,对已过时的要及时修改,金融创新一定要循规进行。2、用市场需求来检验各种创新业务。只有难够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效率,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金融创新才应得到开发和推广。3、 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防体系,为避免有些金融创新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必要建立自上而下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设计风险预警方案,以备不测。四是构建金融安全网。稳建应是金融监管的最高准则,没有审慎的监管,创新易入歧途。对一些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发展条件、投机性和虚拟性极大的金融创新,应审慎发展。
五、积极应对金融创新给中央银行的货币控制能力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形成的冲击与挑战。要不断研究,对金融创新加以正确的引导,根据市场化取向来创新货币调控模式,充分利用金融创创新所带来的操作工具和手段的便利,积极地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参 考 文 献
何小锋,黄嵩。投资银行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邓长春。关于金融创新内容的新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
韩玲慧。金融创新的风险【DB/OL】。中华财会网(。e521。com)
唐双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大力支持金融创新【J】.国金融,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