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盼与责任
(一)地方党政对农村信用社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寄予很大的希望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面临的困惑
(一)政举上的困惑
(二)制度上的困惑
(三)观念上的困惑
(四)机制上的困惑
(五)创新方式
(六)创新环境
(七)创新管理
内 容 摘 要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经济和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但目前又是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最大制约瓶颈.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三农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更为明显.农村信用社如何确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发挥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作用,特对不发达地区开展了调查研究.
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根基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经济和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但目前又是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最大制约瓶颈.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三农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更为明显.农村信用社如何确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发挥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作用,特对不发达地区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 期盼与责任
(一)地方党政对农村信用社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寄予很大的希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市场化配置资源中起关键作用,金融在服务经济的过程中,又反作用经济的发展,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因此地方党政希望金融给予经济发展更多支持,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发展中能发挥更多的作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牧增产增收,实现农牧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
(二)广大农民对农村金融服务普遍寄予着"六个期盼"
一是其哦按金融服务更贴近;二是期盼了解和知晓金融知识更多一点;三是期盼贷款手续更方便点;四是期盼贷款利率更低点;五是期盼信用村镇建设实在点;六是期盼金融对农民多关心一点.
(三)农村信用社承担着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产增收的重要职责.
农村信用社是三大合作经济组织之一,是为解决农民金融服务即为广大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办理存款和贷款业务而设立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阿坝洲农村信用社已成为以支持农村,农业和农民为主业的主要金融组织,存款占全州的16.87%,贷款占全州的15.53%,承担着全州226个乡镇,1353个行政村,70万农牧民和农村经济组织的金融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牧民的金融纽带,是支持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生力军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面临的困惑
(一)政举上的困惑
一是农村信用社所支持的服务的对象是弱质,低效益高风险的"三农"经济.本应实行低效率政策,但由于农村信用社从政策安排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率可根据具体情况上浮50%--100%,与现行国有商业银行对优良客户贷款实行利率下浮优惠政策形成很大的反差;二是农村信用社支持和服务对象千家万户,经营成本高与经营效益低的矛盾难以平衡;三是农村信用社的机构网点多,基础设施差,服务管理战线长,给安全防护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四是农村信用社从业人员不足与农村信用社正常服务,业务拓展强化管理的矛盾突出;五是农村信用社服务网点的设置与自身经营管理经营效果的矛盾;六是农村信用社从业人员业务滞后使得农村信用社在同业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
(二)制度上的困惑
一是管理制度的变迁.信用社的管理从制度上经理了人民银行的基层机构--农业银行基层机构--农业银行管理--农业银行与信用社脱钩由人民银行管理--银监局管理--省人民政府管理几个主要时期;二是农村信用社人员管理制度变迁.对农村信用社从业人员的管理是谁管机构亦管人;基层农村信用社虽独立法人,但却从没有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权限;三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乡的农村信用社机构既撤不掉又无法养活,更谈不上发展,使这部分农村信用社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四是农村信用社资金筹集方面是乡镇邮储抽走农村资金外,来源于上级专项的涉农资金,因通过国有商业银行系统直接划拨到州县一级甚至到项目而难需集到农村信用社;五是实行不良贷款清收责任与职工效益挂钩影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支持"三农"的积极性;六是信用程度的优劣与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发展的积极性和成效趋向不同.
(三)观念上的困惑
一是部分贷款农户仍然认为"信用贷款是国家的前,可以无偿使用"或是"能赖则赖";二是部分农村信用社从业人员仍然在"等客上门"的官商作风,只重视存款的增长而忽略用贷款投入去支持农牧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对农牧民诚信问题的看法以点带面;四是缺乏经销贷款业务的主动性,既对辖内农民的基本状况不甚了解,又很难到农民那去了解,掌握农民对农村信用社服务的真实需求;五是对贷款的"三查"工作不扎实,有的将贷款的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工作流于形式,贷后的检查工作也只放在贷款到期前夕的追收贷款.
(四)机制上的困惑
一是农村信用社"三会"流于形式,很难按要求操作;二是乡镇农村信用社独立法人体制在现实中难以运作,已失去独立法人的意义;三是县联社早已成为乡镇农村信用社管理机构,但又缺乏机制和法律依据;四是除已准许实行的县为统一核算的县外,其余县事实上也实行了"统一核算"机制,但一直等不到实行这一机制的准入许可;五是按照完善法人治理机构要求需要建立和健全机关决策管机构及机制,但受其人员,核算等诸多条件制约而难以落实到位.
(五)经营上的困惑
一网点和人员市场分额占比高;二是信贷市场份额只有低;三是如县有独立法人的乡镇农村信用社实行独立核算,全州85%左右的法人社将是负债社;四是结算渠道不畅,结算手段落后;五是农村信用社优良客户少.
(六)业务拓展困惑
一是部分信用社业务人员"怕"的多,"思"的少.宁可少放或不放贷款保平安,也不愿思考如何支持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二是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缺乏信贷营销人才经验和条件;三是有效益的中间业务还处于空白阶段;四是人员数量不足和现有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还适应是农村信用社业务拓展的关键制约.
三、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
(一)转变观念
要始终把转变经营理念放在前位,有拉竞争取胜的信心,立足"三农",积极做好支农服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寻求农村信用社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创新思路
要将支持和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要职责,转换经营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方法,按照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既要重视支持现代农业农民农村,也不能完全放弃对传统农业农民和农村的支持.
(三)创新措施
一是要确保对每个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二是要探索和拓展农村保险代理业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险服务;三是积极争取对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贷款利率不实行上浮政策;四是探索构建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缓解目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供求矛盾;五是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民向融资,缓解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矛盾.
(四)创新产品
欠发展地区农村金融产品普遍是存款与贷款,而存款为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贷款则是生产性和种养业贷款为主,消费贷款的占比比较低,因此,要积极探索适应广大农民需要的金融服务产品并进行优化设计,用实用的产品连接农业农村和农民与农村金融服务.
(五)创新方式
一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畅通政府金融与农民信息交流;二是探索发展金融超市,让农民在超市中享受一站式金融服务;三是要了解掌握所在乡镇村组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民对金融服务的客观需求;四是农村信用社要切实承担起支农"主力军"作用,将主要信贷资金用于"三农".
(六)创新环境
一是搭建职工与政府金融农村农民的信息交流平台;二是创建优良的农村信用社环境,为农村信用社增加支农信贷投入和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必备条件;三是构件金融支农的优良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四是可将农村信用社支农和贷款催收特别的不良贷款收回与乡镇党政的工作业绩考核挂钩.
(七)创新管理
一是继续做好信用社村镇建设;二是做好农户信用评级工作;三是改变"春贷秋还"的信贷支农传统方法,按农民实际需求确定放贷时间;四是切实加强信贷管理工作,防止小额信用贷款在贷后形成"多户承贷集中一户使用"所构成的集中风险的发生;五是要积极汇报并争取以县为统一核算的政策许可;六是优化农村信用社网点配置;七是适度补充农村信《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制度汇编》
参考文献:
杜晓山,刘文璞.小额信贷原理及运作[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增加农业投入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吕德宏.试论我国小额信贷模式的发展变迁及转型措施.农业经济,2003,
黄孝武:论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治理
汪三贵: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和前景.农业经济
何广文:《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杜晓山、孙若梅:《中国小额信贷的实践和政策思考》
林志斌、王海民:《论小额信贷运作中的性质分析》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制度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