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二、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发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三、针对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发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内 容 摘 要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农村农户为服务人群,借助农村信用社一线信贷员的艰辛工作,把金融服务送进万千农户家门。事实已经证明,小额信贷已经成为当前农村最成功的金融产品之一,并在无声无息中带来了农村金融市场新的革命。但是,小额农贷业务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制约,首先信贷人员不愿承担风险责任,对小额贷款风险程度认识不足;再次贷款限额额度过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贷市场资金的需求;然后贷款限额额度过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贷市场资金的需求。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推广小额农户贷款中利用自身的优势,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使农村信用社的有限资金,投入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中去,解决农民实际中的资金的供需矛盾,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最终促进农村信用社与农村经济整体协调持续发展。第一、加强小额农户贷款风险管理,强化信贷员第一责任人;第二、适当放宽支农的条件,提高小额信用贷款证贷款限额;第三、改善信用关系。要借推广小额农贷的东风,逐步巩固其信用基础,逐步推进由小到大,以点带面,营造一个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氛围。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中存在的
问题及建议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农村农户为服务人群,借助农村信用社一线信贷员的艰辛工作,把金融服务送进万千农户家门。事实已经证明,小额信贷已经成为当前农村最成功的金融产品之一,并在无声无息中带来了农村金融市场新的革命。但是,小额农贷业务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制约,需要我们认真解决:
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信贷人员不愿承担风险责任,对小额贷款风险程度认识不足。目前小额农贷的对象主要是支持弱质产业--农业,服务弱质区域--农村,扶助弱质群体--农民,这客观上决定了小额信用贷款最少会面临市场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三个方面的风险。目前推行小额信用贷款中出现的种种迹象表明,小额信用贷款并不是没有风险,如果信用户的评定工作不扎实,忽视农村信用社体系的建设,放松贷款管理等,照样会出现大面积不良资产。现在的情况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小分散,辐射农村,实施难度大,管理成本高,风险性较大。而信用社普遍实行的分片包干和责任追究制,部分信贷员东跑西踮,一人管理数百户力不从心,认为是"吃累不讨好",为了少承担或不承担风险责任,尽可能的少放或者不放,对自己认得准,信用基础好,确有偿还能力的就放一点,蜻蜓点水,多放小额农贷所承担的责任就大,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对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还有的信用社信贷员存有怕麻烦心理,仅满足于按季度收回利息,到期办办延期,忽视了贷款贷后审查和贷款证年检等项工作,致使所放贷款逾期率有所增加。
2、贷款限额额度过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贷市场资金的需求。这已是制约小额农贷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信用社以农户的信誉为保证,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按银监部门有关文件规定,小额信用贷款的最高限额可达2万元,基本可以满足农村种、养殖业规模大户和一些加工、手工、商业等个体小工商户的贷款资金需求。但是,绝大部分农村信用社从农户风险承受能力和自身资金安全角度考虑,不愿将限额定的过高,一般限定在5000元之内,个别社只给农户核定了1000元,仅仅能够满足一般性的以传统种、养殖业资金的需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个早在几年前定下的限额已不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目前有的农户承包大面积的农田,本身的投入需在10万元左右,而符合贷款的条件,信用社最多只能提供贷款几千元,离农户的要求甚远,所以不少农户宁可不贷或者出比信用社贷款利率高的比率拿高利贷,不仅增加农民的投入成本,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小农贷的推广,更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富顺县城关镇的七里铺村全村238户900口人,耕地1650亩,位于县城正南3公里处,交通方便。自2000年以来,城关信用社在该村先后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证139户,户均承诺贷款5000元。贷款证在该村最大的特点是用款额度较然而,运用效率高,周转快。几年来,该村已累计在信用社贷款230多万元,周洪琴等农户已先后借贷十余次。该村有贩运牛羊的传统习惯,贷款证对养羊和贩羊户带来了很大方便。农民常彦江父子一家人养牛8头,饲养山羊37只,一年出栏20只,加上贩运牛羊,一年收入8万多元。常彦江计划明年再发展20-30头牛。全村象常彦江这样的饲养并贩运牛羊的农户有五十余户,贷款需求旺盛。现该村牛存栏450头,羊存栏3500只,共有机动车2000多辆,并自然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牛羊集散市场。由于从事这项行业所需资金较大,流动性也很强,贷款证核定的5000元限额远远不解"渴"。村干部向调查人员反映,现在七里铺村有20多户要求办证,30多户要求提高限额。
3、部分农户信用观念不强,容易引发贷款风险。当前,随着信用乡镇、村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信用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但仍有少部分农户信用观念不强。同时,小额农贷采取的保证和联保方式虽然方便了农户贷款,但与抵押担保方式相比,存在对贷款人还款约束较软的问题,部分农户容易产生失信行为。如有的贷款户虽有还贷能力,但相互攀比,坐等观望,长期拖欠本息不还;有的农户怯于情面为别人冒名贷款或为不具备贷款能力的农户提供担保;还有的农户贷款用途不实。
二、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推广小额农户贷款中利用自身的优势,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使农村信用社的有限资金,投入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中去,解决农民实际中的资金的供需矛盾,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最终促进农村信用社与农村经济整体协调持续发展。
1、加强小额农户贷款风险管理,强化信贷员第一责任人。进一步严格贷款审批手续,落实借款人、担保人与信贷员三见面制度,确保借款手续合规有效。进一步优化劳动组合,不断增加信贷员的数量,扩大发放小额农户贷款队伍的规模。全面推行小额农户贷款的"三包一挂钩"制度(即贷款包放、包收、包效益并与信贷员收入挂钩),在促进信贷员积极发放贷款的同时,提高其风险管理的自觉性。并要结合实际,深入研究适合小额农户贷款特点的风险管理制度,实现便民服务与风险约束的有机结合。
2、适当放宽支农的条件,提高小额信用贷款证贷款限额。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部分农民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种植模式。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一部分人从事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传统的种养业已不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要针对其实际情况,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适当放宽支农的条件,放宽其大额农贷所需的抵押担保条件,因户制宜,因贷款用途而定,不搞一刀切,合理确定其贷款额度,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调查了解农民贷款需求的规律和特点,要随时掌握。
3、改善信用关系。要借推广小额农贷的东风,逐步巩固其信用基础,逐步推进由小到大,以点带面,营造一个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氛围。从各级政府成立的整治信用环境办公室我们可以看出,对不讲信用的人实施的信贷制裁战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讲信用犹如过街老鼠,要尽可能的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进行制裁,促进社会信用的整体提高。一是实行静态实时管理。借助农户贷款证台账、"户籍管理"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资信评定档案,制定出细化的、符合本地实情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评价体系,根据"农户家庭成员的个人身份信息,家庭财产经济状况信息、个人信用信息和品行道德修养信息"等内容,以统一的度量尺度,客观、公正地进行农户资信状况评定,克服评定的随意性及不 可控性,并由信贷人员对农户信用资料实行静态实时管理。二是实行动态有机管理。为及时掌握、反馈农户的资信变化,以静态实时管理为基础对农户信用状况施行动态管理。这一管理过程中,重点是建立一个由村两委成员、评定小组成员、社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农户信用状况监控网络,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借助建立的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权责关系来强化监控力度,跟踪、走动式的现场监测,及时收集掌握农户个人信用度变化信息。三是推行"信用农户"信用状况公告制度,并实行优级信用农户利率优惠政策(目前这一政策基本上未能操作到位),引导和激励农户不断加强信用观念,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当然,在大力推行小额信用贷款的同时,也要注重建立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防范小额农贷的自然风险。建议成立由政府和农村信用社共同出资的担保机构,专门用于对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进行担保,对由自然灾害而形成的贷款损失进行补偿。
参 考 文 献
因笔者本人就在农村信用社工作,对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中存在的问题,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都收集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文中的一些观点和意见,大多来源于实际工作和相关文件资料和平时的积累,所以未注明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