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成不良贷款的因素
二、盘活不良贷款的难点
三、盘活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对策
内 容 摘 要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盘活是一个难题,原因在于农村信用社承担了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改革的主要成本,这一成本直接体现是其不良贷款的三个形成因素:社会客观因素、经营管理因素、主观因素、全面加速不良贷款盘活势在必行。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盘活对策
银监会成立以后,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由合规监管逐步向风险监管转移,防范和化解其不良贷款风险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额度大、占比高,是信贷资金流转不畅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全面加速不良贷款的清收和保全势在必行。本文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清收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盘活对策。
一、形成不良贷款的因素
(一)社会客观因素
1、经济政策变化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升温与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宏观调控与有关经济政策的影响,它又会反作用于银行信贷资金营运归流。1992年~1994年的全国性经济高温,1995年的银根紧缩,1997年后的金融风暴,给企业、银行业经营带来了不少冲击,此段时间形成的不良贷款到现在都难以收回。随着金融竞争的日益激烈,出现了银行选企业、企业择银行的局面,而农村信用社的传统管理与监督手段也将受到冲击,信贷风险在某些方面是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而加剧的。
2、市场变化的影响。借款户的产品被全面推向市场,信贷风险与产品风险作为紧密联系的整体,就不可避免地在社会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中进一步加剧。
3、行政干预的困扰。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尽管有充分的“六自”性质,然而它又不可能完全摆脱各种社会关系的干扰,政府部门的关系,存贷款关系,工作间的利害关系等等伸手要贷款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地方领导、部门领导的经常变动,使经济行为缺乏连续性,贷款项目债务难以落实。如苍梧县××单位由当时镇书记出面要贷,于1996年分三次向××信用社贷款16万元,用于学校校舍建设。××信用社鉴于政府压力,亦为搞好与政府关系,工作有问题好让政府出面帮助解决等缘由给予信用贷款,期限壹年。但随着政府领导的变换,××单位领导的变换,新的政府领导、新的单位领导均不理睬此笔债务。政府推向单位,单位推向政府,单位为逃避信用社的监督和扣款,干脆转户于他行,拒不归还贷款本息,致使贷款形成风险,造成贷款债务难以落实。
(二)借款户的经营管理因素
1、借款户的自有资金少,完全依赖于信用社,可以说是白手起家。这样就使借款户的防御能力较弱。不少借款户依赖于信用社资金去经营,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信用社借贷风险的压力和营运风险。
2、借款户经营项目落后,经营管理滞后,产品适应能力差。如沙头镇的农副产品并无特色的地方,市场变化稍有波动,即形成滞销,尤其是养殖户,产品积压、有货无价,资金不能按期归还借款,如尚有资金周转的,则可以重来,否则就是血本无归,无能力再经营,借款的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同时受到影响。
3、借款户赖债思想严重,不把归还国家借款当回事。由于农村信用社的客户是农村农户多、方式是信用借款,因而部分借款户对借款本息能赖则赖,影响也很坏,甚至影响到整个村,如沙头镇梁村,1996年前发放的贷款,到现在还有99%本息难收,均不按期归还,多次上门追收,有的还通过法律程序来追收,也难以收回。
4、借款户转移资产,使债务悬空。将自己的资产建立于子孙后代上,使自己不值一文,信用社追收时,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三)信用社本身的主观因素
1、信贷制度不规范,管理责任不明确,制约机制力度不够,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低下。虽然实行“三查”、“审贷分离”制度,但事实上仍然难以执行,由此难免出现工作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出现管理性风险。
2、担保抵押流于形式,借款借据要素不齐全,担而不保,抵而无押,依法管贷走过场,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信贷资金失去了应有的法律效力,形成了失效性风险。如沙头信用社在1996年以前的担保抵押贷款,虽然有承诺用房产抵押,但约仍有大部分并没有办理房产登记手续,目前也难以收回,有的已成滞帐。信用社虽然大力补规和追收,但效果不佳,收益甚微,有的已超过时效,追收无从入手。
3、为平衡各方面工作,违章发放平衡贷款,关系贷款。为那些信用度低、风险高、效益差的贷款开绿灯,违章性风险由此产生。如沙头镇莫村6村,1996年间以队长为首的生产人向我社提出申请信用贷款10万元,用于土地开发前期的三通一平,信用社基于其将有400多万元土地赔偿款要兑付,认为还款有保证。同时生产队承诺将土地款存入信用社等原因,我社给予信用贷款10万元,但事与愿违,队长将土地纠纷上与政府形成敌对,以致土地无人敢买。队长本人被捕、被撤职,后任队长不承认债务,以致使贷款本息无法收回。
4、现有信贷队伍文化水平低,业务素质差、缺乏一定的管理知识与市场分析能力,难以评估信贷项目的市场前景。所以信贷管理过失性风险很大。
盘活不良贷款的难点
(一)债务“悬空”现象严重,维护金融债权难
由于诸多原因,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占比高,主要是受企业逃废债务影响。由于企业改制、转制或破产,使部分贷款悬空。据统计,A市全辖农村信用社仅由于乡镇企业违规破产而悬空信贷资产近5000万元。
(二)依法清贷执行难
目前,虽然农村信用社对不良贷款采取了诉讼保全等措施进行依法清收,但由于各级政府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不支持清收贷款工作,而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干预执行,使信用社陷入判决胜诉、执行艰难的境地,债权依然“悬空”。如某企业欠信用社贷款本息共计540万元,胜诉后进入执行程序,但法院准备封存其机器设备时,当地政府出面进行干预,至今分文未收回,封存的机器设备已被损毁,信用社债权“悬空”。
(三)收回抵贷物变现难、损失大
一是收回抵贷物时造成的贷款本息损失,由于企业到期无法归还贷款,用抵贷物顶贷,而抵贷物大部分不足值,信用社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本着收回一点是一点的原则,力争把贷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在抵贷物收回时就存在贷款本息损失情况。二是抵贷物收回后暂时无法变现,由于管理不善,形成自然损毁。三是抵贷物在变现时有贬值损失。四是抵贷物处理难由于收回的氏贷物多是房屋、车辆和机器设备,处理时变现较难,用处理时附加收费较高。
三、盘活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对策
(一)建立清收不良贷款责任制
1、制定清收不良贷款考核方案。即制定整体的清收不良贷款考核实施方案,重点考核下降额、下降率和占比等综合指标,按清查情况分类进行排队,制定责任清收、协作清收、依法清收等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使清收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一把手责任制,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管理部门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核准和认定每一笔风险贷款,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安排责任人下岗收贷,对违法行为不护短,依法制裁;建立贷款风险制约机制,贷款审批者和信贷员交纳一定比例的贷款风险保证金,以增强贷款管理的责任心和清收贷款的积极性。
2、制定盘活不良贷款清收计划。制定三年清收计划,将远期计划与当年计划有机结合起来。认真核定每年的清收额度,将额度落实到每一个社、每个人,层层签订责任目标,使不良贷款逐年下降。
3、成立专门机构,对清收工作实施组织管理。成立专门清收队伍本身就是加大清收工作的力度。成立清收组织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形式可以多样化,可成立清贷办公室、资产保全部,也可以设在信贷部(经营部)等部门。清欠保全部门人员不拿固定工资,制定手续费标准和奖励办法,作为清收部门人员的报酬,完善奖罚激励机制。
(二)做好信贷资产的保全工作
1、摸清家底。保证信贷资产的法律诉讼时效是保护农村信用社资产安全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每笔不良贷款要明确以下四点:一是对借款企业或个人的自然情况、经营情况以及还款能力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摸清每笔不良贷款发放的历史背景及形成风险的原因;三是查清每笔不良贷款责任人及审批人;四是摸清每笔不良贷款诉讼保全的实效性,担保企业或个人的偿还能力情况,抵押物是否足值及合规情况。在以上四点清楚的前提下逐户、逐笔登记造册,分类排队逐笔研究落实保全资产法律实效性及清收措施,为清收不良贷款打下坚实基础。
2、完善贷款手续。对已出现风险的贷款,在法定时效期限内,及时向贷款人和担保人追索债务。若抵押或担保已过诉讼时效,应千方百计重新补齐贷款手续,确保贷款手续的合法性,为进一步清收做好准备。
3、加大对第二债务人的追索。担保人是担保借款的第二还款人,当借款人出现偿还困难时要求担保人偿还贷款。A市农村信用社在已形成的不良贷款中,不少贷款有担保人,但在借款人无力还款时信用社没有追究担保人的连带责任,使担保因过期失效成形成贷款风险。因此,在逐笔研究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对策的同时,应借助法律手段来研究清收方案、清收办法、清收步骤、清收计划等措施,使不良贷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严格执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
在全面实施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后,进一步明确贷款权、责、利,并与个人利益挂钩,确保贷款质量,并明确借款责任追究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现在不良贷款进行划段,即1997年以前发放的贷款原则上是落实任务,不与责任人挂钩,1997年以后各种法律和制度已逐步建立和完善,如再出现风险和损失,经认定确属个人问题,必须追究个人责任。二是确定如何追究的问题,即责任追究认定的标准和条件,责任追究处罚的程度与个人随能力等。只有严格有效地执行追究制度,才能很好盘活不良贷款,也能有效地防止前清后欠问题出现。
(四)积极探索盘活不良贷款的有效办法
动员多方力量,开展不良贷款攻坚清收是当前农村信用社化解不良贷款的有效方法。一是要加强领导,由各联社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至少选派一名副主任专抓此项工作;二是收集不良贷款原始资料,使各种清收要件齐全,具有法律效力;三是在摸清不良贷款底数的基础上,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排队分析,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列出清单;四是积极探索清收方法,在细分借款户、一户一策、多法并举上下功夫,实行“变现资产、协议清收”、“监控来源、定期清收”等多种方式,借助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帮助,或承包清收或公开招标清收等,另外,对于抵贷资产实行多步并举,采取出租、承包、重组、拍卖等多种方式,加快处置速度和保值。
参 考 文 献
《农村信用信贷资产风险处置探讨》 作者:顏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