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二、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
论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现象,既是金融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央银行宏观金融管理的一大现实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努力探究通货膨胀现象,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而统一的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这一状况,不仅阻碍了关于通货膨胀理论的比较研究和交流,而且不利于及时准确地揭示通货膨胀现象的本质成因,从而给治理通货膨胀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效用性造成了负面影响。
一、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定义形式繁多,众说纷纭。"布朗芬伦纳”和"霍尔兹曼”把其归纳为四种类型:
(一)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的普遍的超额需求状况。(二)通货膨胀是总的或人均的货币存量或货币收入的增加。(三)通货膨胀是带有附加条件的物价水准上涨,它的预期是不完全的,它会(通过成本提高)使物价进一步上涨;它不会使就业和实际产量增加,它比某种“安全”速率变动地更快一些,它由“货币”方面的问题引起,它是扣除了间接税和补贴的价格度量,而且它是不可逆转的。(四)通货膨胀是由外汇汇率或黄金价格度量的或是由黄金超额需求或官方汇率计算的外汇额需求表示的货币对外价值的下跌。 以上四种定义从不同角度给通货膨胀作出的定义。前两种定义从商品价值规律出发,出发点是正确的,至少是希望从本质上给通货膨胀予以揭示。但其均以某一种原因给通货膨胀作定义,难以使人信服。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样的,以某一种原因作定义是不全面的。第三种定义是以外部标志为根据的通货膨胀定义的扩大形式,它要求通货膨胀定义具有某些特征,事实上只是一种描述,而非定义形式。第四种定义强调一般物价水准的对外上涨。虽然在一定条件下,其适合开放经济,但其参照系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而且完全舍弃了通货膨胀内在本质的体现。
二、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
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爬行的通货膨胀,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第二,加速的通货膨胀,又称奔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在两位数以上),而且还在加剧。第三,超速通货膨胀,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标准是每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另外还有一种受抑制的通货膨胀,又称隐蔽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与配给制,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一旦解除价格管制并取消配给制,就会发生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是不能完全预料的,这种不可预料将会导致实际工资率或利率的改变,从而造成实际收入与实际财产的重新分配,并影响产量、就业及经济增长。经济学上的通货膨胀效应就是从这个意义上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的。
(一)通货膨胀对实际收入和实际财产再分配的效应
通货膨胀最主要的效应是造成实际收入和实际财产的再分配。当发生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时,工薪收入者、养老金及退休金收入者由于名义收入不变或名义收入增长慢于价格的上涨,会蒙受损失;而从利润中获取收益的集团,将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因为在货币工资率不变或调整滞后的情况下,都会增加厂商的收益和利润。故不能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导致收入从工薪收入集团向利润集团的转移,从而使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化进一步加剧。
通货膨胀对财产价值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财产的形式。有的财产形式能够随通货膨胀而增加它的货币价值,这类财产称为可变价值财产。如房地产、黄金、汽车等物质资产和股票之类的金融资产,不仅不会在通货膨胀中贬值,甚至还会得到额外的收益;相反持有固定货币面额的资产所有者,将在通货膨胀中受损,因为固定面额的资产如活期存款、现金、债券等会因为通货膨胀而贬值。与此相对应,对于承担固定货币面额的债务人,会因通货膨胀降低了偿还货币的实际价值而成为受益者;相反,享有固定货币面额的债权人会遭受损失,从而发生不利于债权人而有利于债务人的不公正的财产再分配。由于企业与政府往往是处于债务人的地位,居民户处于债权人的地位,因此通货膨胀将造成有利于政府和企业而不利于居民户的财产再分配。同时,由于通货膨胀使私人部门名义收入增加,扩大了所得税的纳税基础,使私人部门的所得税等级向上变动,造成税收扭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货膨胀又可以称为通货膨胀税。
(二)通货膨胀对产量和就业的短期效应
在非充分就业情况下,未被预期的通货膨胀使实际工资成本下降,利润增加,产量和就业扩大。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使持有实际资本比持有现金更有吸引力,从而使实际资本增加,总供给和就业增加。但另一方面,在通货膨胀中,企业可能要求增加存货,又会增加利息成本;企业力求减少手持现金和储备金,这将增加“损耗成本”即资产管理成本和造成资金周转不灵使生产缩减;居民在通货膨胀中的超前购买与过度消费会造成相当长时期内耐用品的需求减弱,导致经济的严重衰退。
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通货膨胀只会促进工资成本的上升而进一步推进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体系的各个方面与环节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即使通货膨胀是可预期的,高通货膨胀也会导致相对价格波动,使企业计划的难度增大,从而管理缺乏效率,收集、处理信息的成本上升,谋求资产形式转化的资产管理成本上升,最终对生产造成影响。
(三)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
从长期看,通货膨胀使国民收入的更大部分转归利润和非工资收入者。这类高收入集团具有较高的储蓄倾向,从而提高了社会平均储蓄倾向,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在通货膨胀中,居民户会扩大目前消费而减少储蓄,高收入阶层会更倾向于购买可变价格财产,使社会储蓄不一定增加。通货膨胀扭曲的税收也会抑制投资,导致产量下降。如果通货膨胀是可合理预期的,工资调整滞后将不复存在,实际工资成本上升,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将带来不利影响。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
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学界较集中地讨论了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治理对策。这些对策大都是建立在对其发生原因和类型的分析基础上的。由于对其原因的不同认识,从而也导致了种种不同的反通货膨胀的主张。
其中控制货币供给更符合当时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国情。 笔者认为,目前条件下,首先实现完全电子货币化是可以缓和货币问题的压力的。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用下图表示:L(银行信贷规模) GNP(国民生产总值)B(中央银行) I(全社会投资规模) C0(消费)C(现金发行总量) Y(个人收入) S(储蓄) I(银行贷款规模) 纸币条件下,由于流动性偏好的存在,使得上述过程中,Y≠C0+S,出现现金漏损率的概念。不但给央行测算货币流通速度增添麻烦,而且使得货币总量的控制变得困难。使用电子货币的好处之一就是使得Y=C0+S。间接融资机构可以更好地控制信贷规模,央行也可以更精确地计算货币流通速度;其次个人工资通过电子划拨方便及时发放,可以更加有利地使个人工资与物价水平联动。
电子货币可以解决货币存量的初步问题。更深层次的货币存量还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流量,它取决于人们的消费和投资意愿,同时还受商业银行行为影响。应当说,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居民潜在消费需求是巨大的。在理想的社会条件下,人们边际消费倾向为0。在这种状态下,一切社会关系平衡,应该是简单而明了。可以肯定,目前没有一个国家关于宣称自己已经达到这种状态。发达和欠发达的差别只是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因此,人们的需求仍须逐步满足。要用宏观手段来平衡消费和储蓄的结构,用合理的手段控制好消费的需求弹性。一旦消费不和谐变动,储蓄就会紧随其后,此时必然发生财富的“双重转移”即“一方面是消费品从储蓄者转移到消费者整体中去,另一方面是财富从生产者整体方面转移到储蓄者手中去,但消费总量则保持不变”。 随着双重转移的发生,分配结构发生变化,其中伴随着物价的变化,终将导致经济发展的不稳定。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控制分配结构是关键。前人研究物价控制较多一些,物价平稳了,则分配结构自然平稳,社会关系也会很和谐。现在我们找出了通货膨胀的症结所在即整个社会的分配结构和价值传导机制,在以后的研究上,就这分配结构和价值传导机制的控制展开研究,必将从根本上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总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比较复杂,治理的办法也多种多样。在实际生活中,应抓住主要矛盾,对症下药,才能迅速的效的遏制通货膨胀,争取货币流通状况的根本好转。我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由通货紧缩趋势缩小向通货膨胀压力增强转换的特殊时期。通货膨胀压力的显著性表现既有经济自身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的原因,也有货币快速投放的因素以及世界经济复苏、国际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在此时期中,要密切关注、重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防范通货膨胀的出现。
参 考 文 献
1、《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余力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
2、《西方经济学原理》(杨伯华 缪一德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3、《金融学》(王松奇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
4、《国际金融》(陈雨露主编)(中国人民出版社)
5、 汪国珍等.对弋阳县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调查[J].经济与金融,2004,(5)
6、 周建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风险控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2)
7、 周小川:“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路”,《新华文摘》2004年第21期
8、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金融研究》,2001年第1期
9、 谈儒勇:“非正式金融批判的批判”,《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10、 郭晓鸣:“以农民合作的名义——1986-1999四川省农村合作基金会存亡里程”,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研究报告
11、《通货膨胀理论》(奥) 赫尔穆特.弗里希著 费方域译 商务印书馆 1992版
12、《货币论》 (英) 凯恩斯 著 何瑞英 译 商务印书馆 198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