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诚信的涵义
二、诚信的现状及对银行业的影响
三、正确认识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四、切实加强诚信建设的措施
内 容 摘 要
作为银行,诚信环境差,对银行业造成的影响很大,形成辖内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居高不下,致使银行产生“惜贷、惧贷”思想,并出现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现象,这实在令人担忧。本文希望能够营造一个以地方政府为领导,金融部门为主导,以党政有关部门和司法部门为支撑,社会各方面共同维护和促进诚信建设的良好氛围,达到银企、银政协调发展,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繁荣景象。
诚信建设对银行业的影响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诚信关系到国家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到银行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成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诚信的涵义
诚的原意是真实客观,无忘无期。宋朝朱熹曰:“诚者何?不自期不妄之谓也”。信的原意是人言谓定,诚实无欺。早在《诗经》中记载着:“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由于“诚信”二字在原意上相通,可以互用。故许慎《说文》曰:“诚、信也;信、诚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诚信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的论述。孔子把信列为四教(文、行、忠、信)和五德(恭、宽、信、敏、惠)的组成要素。西汉的董仲舒将信用作为“三纲五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在古老的中国,诚信就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
二、诚信的现状及对银行业的影响
(一)诚信环境差,造成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及债务悬空。一是地方政府领导信用观念淡薄,未能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有的领导一心想着搞政绩,只想向银行贷款,做面子工程,而不顾银行贷款质量的高低,形成金融风险,潜在危机。二是企业不守信用。当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后转移用途,不按期归还贷款,加之,有时地方党政领导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或多或少偏袒企业,往往主观意识上存在条块利益分割,错误地认为企业是当地的,而银行是国家的,其经营状况的好坏不会对政府造成直接影响,这样就纵容了企业的逃废债务行为,银行的资产质量急剧下降。三是公民素质不高,社会公德差。有的客户到银行贷款时是“孙子”,银行 怎么要求,他就怎样做,一副诚实可信的样子,一旦贷款到了手,就判若两人,摇身一变成了“老爷”,想方设法逃废。为此,全州金融机构基本不发放信用贷款。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所致,给有的银行造成多贷款,多风险,不贷款,更保险的局面,出现“惜贷、惧贷”的现象,宁愿把存款上缴上级行,吃存差利息,也不愿意把贷款投放在当地,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诚信环境差,致使企业在银行多头开户,套取大额现金,严重影响支付结算办法的贯彻落实。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信用度可以说比现在好,银行的转账结算、商业承兑汇票,本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办法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大大减少了现金结算,现金管理规定执行得较好。而在当今,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意识到诚信环境差,信用度低,在很多交易过程中使用现金结算。认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才是最安全、最可靠的。虽然,近几年来,银行的结算手段发展突飞猛进,如:一卡通、网上银行等等,但现金的交易量仍然很大,实在令人担忧。
(三)、诚信环境差,导致银行会计资料信息失真。由于制假、贩假在各行各业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搞得大家见惯不怪,所以在企业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中,有些数据反映不真实,至使银行搜集到的客户信息资料失真,最终导致决策失误,不该放的贷款放出去了,又形成新的贷款风险。
(四)、信诚环境差,依法收贷难以达到目的,无形当中大大降低了客户的信用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一方面地方政府对金融生态环境认识不到位。金额较大的贷款项目,大多是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开发地方项目,投在这些项目上的贷款,不要说按时归还本金,有时就连利息也难以收回。这些项目大都是一些工期长,见效慢,回收率低的项目,但银行也有难言之隐,有时造成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做法。银行属直属单位,在地方上生存,很多工作要依靠地方政府来理顺,协调;而在地方政府眼里,银行不给地方政府发放贷款,就误解成不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更错误地认为不发放贷款的银行失去了在地方存在的必要性,把银行简单地理解为是一个发放贷款,吸收存款的机构。根本没有从长远的金融生态环境来考虑地方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地方司法机关依法收贷力度不够大。面对按期收回贷款难的局面,银行想求救地方司法机关执行依法收贷也很难实现愿望。究其起原因,其一,对地方地方政府发放的贷款部份,司法机构从业人员和政府官员一样,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理解不深,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对不良贷款的清收,依法收贷工作持不积极态度;其二,对私营企业和个人的贷款部份,由于地方小,大都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认为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碍于情面,不及时采用法律手段变卖钉子户的抵押物。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客户认为我不还款,银行也对我没有办法的错误认识。这样大家都在没有诚意的环境里生活,对银行的发展极为不利。,
三、正确认识、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诚信是当事人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用的民法原则,是道德规范在法律上的反映。每一个人、每一个经济实体都是生存在社会中的,都要与他人、单位发生关系,相互间必须遵循这一最基本的规则,准则。现代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交易为主的经济,是信用高度发达的经济形态。市场交易主体之间要以互惠互利,诚实守信为基础,没有信用作为中介和保证,市场交易就会中断,市场经济不能顺利发展。良好的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顺利进行。因此,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命脉,诚信的发展状况是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一些地方,诚信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一方面严重损害了当地的投融资环境,致使外商,外资望而却步;另一方面给银行带来了大量不良资产造成了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问题,政府、企业和地方经济都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教训是深刻的、市场经济逼着人们讲信用,它的法则就是奖励信用,毫不留情地惩罚不讲信用。当前,信用 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期盼诚信,呼唤诚信,珍视诚信。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支柱,是建立规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条件,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诚信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公平竞争,是在规范的经济秩序中运行的,它拒绝欺诈,排斥投机取巧,鄙视一切不讲信誉的行为。企业是市场经济竞争的主体,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过程中,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呈现多元化,但企业信誉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日渐突出,成为一个企业是否成功,成熟的重要标志。因此,诚信是企业一切交往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有部份企业和个人都没有很好地理解和真正付诸行动,有的口头叫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更有甚者,处事待人根本不讲诚信,欺、蒙、拐极尽其能。一个银广厦 ,使多少投资者“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70亿元的市值跌到6个亿;美国安然公司也是因为失去了诚信,失去了存在的根基。有的企业始终恪守诚信这个原则,坚持质量第一,诚信第一。同仁堂作为百年老店持续繁荣就是因为其恪守了“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荣必不敢省人工”的信条;爱立信之所以历经一百三十年而不衰,也是一直在秉承着“以爱立信,以信致远”的企业价值观。他们在人们心目中。在社会上留下了烙印。讲诚信者必然获得人们的认可,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上升,同时也获得了广大的财源,这是社会给予诚信者的回报。所以无论企业,团体或个人都一定要讲信誉,讲职业道德。只有全社会都讲诚信,中华民族的诚信美德才能发扬光大,我们的社会风气才会从根本上改变。
(三)诚信是银行的生命线。银行从本质上说是信用中介,是靠信用买卖货币,如果失去信用这个前提,就不会有银行的存在,客户之所以把钱存在银行,银行能吸收大量的社会资金,并可通过提供贷款等取得收入,就是因为银行有良好的信誉。银行经营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较少的资 本金来运营大量的负债,需要以良好的社会信用为支撑。只有保持了良好的社会信用,确保资金循环的链条不中断,金融才能在市场配置资源中发挥核心作用。因此,健全的信用体系是发达的金融体系的基础,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平台。当前,信用环境不健全和信用的缺失,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出现了梗阻,使信用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削弱,降低了资金的分配效率,使银行信用的调节和再分配作用难以发挥,也使银行对企业的授信活动过于谨慎甚至收缩;从而制约了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以及扩大内需等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落实,因此诚信是银行的生命线。银行讲诚信,首先,要培养诚信意识,把诚信融入金融管理中,贯穿于业务发展中,根植于广大干部员工头脑中,在经营理念方面,要强化信誉意识,并把其深深地融入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各项工作措施中。其次,要善于展示诚信。让诚信体现在相互之间的关系中、交往中、始终信守诺言,严格履行承诺,说到做到,一诺千金。第三、要壮大自身实力,才有能力维护诚信。诚信植根于思想,但要靠坚实的物质基础来保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诚信的背后是实力。银行要践诺,必须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作后盾。因此,银行讲诚信,就是要练好内功,加强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断壮大资金实力。银行诚信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如果银行一方面大讲诚信,一方面又要承受企业大量逃废债务的损失,那么诚信不会持久。做到诚信,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氛围,需要综合治理。讲诚信一是要法律,靠制度来保障,对诚信者加以保护,对失信者进行惩罚,增加其经济和道德成本;二是要靠大家共同参与、实践,诚信是个系统工程、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治理与呵护;三是要由每个人、每件事、每个企业做起,从我做起。
四、切实加强诚信建设的措施
(一)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诚信建设。诚信建设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从诚信结构来说,政府信用是最大的信用,社会信用是基于政府信用来推动和发展的。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积极行动。一要切实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履行职能的公正性和效率。二要以依法行政为突破口,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不断提高政府信用水平。三要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机制要求引导。推动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加快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设,并搞好信用网络系统建设,建立以账户资料为中心的企业信贷档案,建立客户信用体系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充分运用人民银行已建立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实现银行间信息资源共享。完善信用数据库,为诚信建设提供技术平台,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信用工程建设,加强对企业、农村和农户的信用评级,搞县域信用等级,为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四要高度重视金融信用建设工作,加大对违约行为的责任追究和惩罚力度,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责任追究,情节严重的,坚决追究法律责任,始终把金融信用的维护放在信用建设的首要地位。
(二)企业是诚信建设的关键环节。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和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一要不断增强维护信用的自觉性,高度重视信用建设,视信誉为生命。二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以产权改革为核心,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尽快成为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合格市场主体,成为诚实守信的市场主体。三要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快企业技术改革,提高产品质量,严格内部控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防范由于自身管理疏忽而导致的信用风险。四要严格按照贷款的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按时还款,促进银企共同发展。
(三)个人是诚信建设的主体。诚实守信作为市场经济对其主体的基本要求,最终要体现在个人的行为中。诚信建设必须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全民道德教育。要发挥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势,大力宣传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全社会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大到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小到一个家庭,最终的诚信程度体现在个人行为上。如果一个企业的一把手,一个家庭的家长带头逃废债务,不讲信用,那么整个社会的信用度如何提高,因此,在诚信建设中,个人的因素不能忽视。
(四)诚信建设是金融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诚信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让每个市场主体从讲诚信中获益,诚信建设才有号召力和说服力,要以建立“金融诚信企业”为突破口,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促进信用环境好的地区和企业加快发展;二要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健全授权授信管理;三要树立全新的客户观,不论企业的规模和所有制形势,只要企业有效益,诚实守信,其合理的贷款需要就应积极予以支持和满足,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信用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金融运行环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在信用建设过程中,党委、政府要牢牢抓住诚信建设和“金融安全”这个关键,突出金融信用建设,强化金融安全意识,指导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牢固树立诚信得益,诚实守信得利和诚实守信创造财富的观念,引导、鼓励企业真正成为诚信企业,形成一个以当地政府领导、以金融部门为主导,以党政有关部门和司法部门为支撑,社会各方面共同维护和促进诚信建设的良好局面。
参 考 文 献
1、赵建华,云南金融,《论诚信建设》
2、李怡成,云南金融,《谈个人信用等级评估》
3、赵远华,云南金融 ,《贫困地区非公经济发展:金融支持是关键》
4、陈德奎,云南金融 ,《诚信:魂?》
5、邓中科 张家平 蔡培,《信用创造与金融创新:银企互动共赢的机制选择》中国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