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县经济发展概况
繁昌县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是中小企业贷款快速增长;
二是银行信贷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三是民间借贷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补充。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是产业结构与信贷政策不匹配;
二是信贷要求与企业素质不匹配;
三是信贷资源与企业发展不匹配;
四是担保能力与融资需求不匹配;
五是财政支持与信贷支持不匹配。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建议
切实解决担保能力不足问题;
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丰富金融组织体系,增强信贷资金供给能力,形成适度竞争的金融环境;
提升中小企业素质,增强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银企信息交流,推进银企合作共赢。
内 容 摘 要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小企业对于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活跃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增长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意义的问题,而能否为中小企业提供很好的金融环境和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始终存在。县域中小企业,集 “三农”和中小企业于一身,融资难具有普遍性。繁昌县是安徽省经济大县,工业强县,中小企业融资难又具有特殊性。针对繁昌县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本文从全县的产业结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和信贷资源供给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问题
繁昌县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中小企业,集 “三农”和中小企业于一身,融资难具有普遍性。繁昌县是安徽省经济大县,工业强县,中小企业融资难又具有特殊性。针对繁昌县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笔者从全县的产业结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和信贷资源供给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繁昌县经济发展概况
繁昌地处皖南北部、长江南岸,隶属芜湖市,现辖5镇1乡,人口32万,面积604平方公里。繁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北临长江,南望九华,东接长江金三角,西通中部腹地,素有“皖南门户”之称。改革开放以来,繁昌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优势,始终坚持“以工强县、以农安县、以商富县”的发展方向,县域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目前,全县已形成以水泥建材、纺织服装、冶金机械、船舶制造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以蔬菜、水产、油菜、棉花为主产的优势农业板块,以房地产开发、现代物流、旅游、保险、金融、中介为重点的服务业体系,以繁昌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孙村服装工业园、荻港建材工业园等为支撑的特色园区。县域综合实力位居安徽省前列。
坚持把工业强县作为推动繁昌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动力。继续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以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以技术改造为手段,加快提升传统工业支柱产业。立足我县产业基础和优势,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律,重点发展水泥建材、纺织服装、冶金铸造、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增强产业竞争力。积极培育新的战略支柱产业。立足我县丰富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培育建材及制品装备、新材料、电力能源等新的战略支柱产业。培育发展特色工业园区。按照“优化布局、错位发展、集聚资源、特色鲜明”的原则,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招商引资为抓手,产业集群为方向,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按照“一区多园”的架构,建设开放式、组团式繁昌经济开发区,带动孙村服装工业园、荻港建材工业园等特色工业园区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繁昌县中小企业起步较早,发展速度较快,有的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水泥、建材,服装等支柱产业。随着,企业改革和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繁昌县经济支撑带动作用也越来越强。繁昌县域大部分中小企业基本上是经营状况一般,资产负债率较高,满足担保条件困难,且迫切需要资金支持。近两年来,随着金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包袱的减轻,经营状况的逐步好转,县域金融机构也逐步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截止2008年12月,繁昌全县848户中小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0户,水泥建材、轻纺服装、冶金机械、船舶制造等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其规模和效益均位居全省前列。繁昌县综合实力多年名列安徽省十强县,近两年连续在十强县中排名第二,主要得益于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融资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中小企业贷款快速增长。截止2008年12月末,繁昌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2.5亿元,比年初增长25.4%,增幅超过全市、全省、全国水平;贷款同比多增1亿元,首次出现贷款增量超过存款增量。全县848户中小企业中有600多户企业办理了贷款证,约占全部中小企业的78%,贷款余额30.2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71.1%,比年初增加7.6亿元,增长33.7%。
二是银行信贷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除荻港海螺、芜湖海螺通过其母公司获得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外,其他中小企业目前没有能力满足条件获得股票和债券融资,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
三是民间借贷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补充。抽样调查显示,70%的中小企业在向银行融资困难时曾经向亲朋好友借款或通过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监测难,具体数据不易掌握,但根据繁昌中小企业经营状况、部分企业的赢利水平和问卷调查分析,民间借贷数量相当可观,是银行信贷的重要补充。如孙村镇某企业,2008年12月底融资总额1200万元,其中,民间借贷400万元,银行贷款600万元,应付货款200万元。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普遍现象,不论货币政策是从紧、稳健还是适度宽松都存在,重要的是立足繁昌经济金融发展中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原因。
一是产业结构与信贷政策不匹配。2007年底,繁昌县13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0亿元,水泥制造企业23家,占17.2%,总产值46.8亿元,占66.9%。在2007年全县20强企业中,水泥制造企业8家、采矿企业4家、钢铁企业1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企业在全县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的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银行信贷政策,难以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
二是信贷要求与企业素质不匹配。银行审批贷款,需要企业有规范的财务制度,繁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产权不清晰和和家族式经营问题,没有规范的财务制度;银行审批贷款,要求企业有相应的赢利能力,而部分企业赢利能力不足或隐瞒利润。繁昌县孙村服装工业园的企业技术装备落后,自主创新能力弱,没有自已的品牌,在纺织产业链结构中处于加工地位,以贴牌为主,赢利能力较弱。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的情况下,难以赢利。也有一些企业为了避税,隐瞒利润;银行审批贷款,抵押物以国有土地使用权、房产权为主,而相当一部分企业不能满足条件。
三是信贷资源与企业发展不匹配。截止2008年12月,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例73.1%,不含邮储银行,存贷比例达到85.8%,有两家商业银行存贷比超过100%,农村信用联社存贷比例已接近监管警戒线。繁昌县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2008年1-12月,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3.5亿元,同比增长50.6%,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旺盛。县内各银行机构,立足现有资金增加信贷投放的空间已经不大,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四是担保能力与融资需求不匹配。目前,繁昌县有四家担保公司,初具规模并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主要是金繁担保公司。金繁担保公司注册资本4190万元,达不到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资本金的要求,只能与农村信用联社合作。2008年1-12月,当年累计担保贷款1.4亿元,在保金额1.1亿元。繁昌县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土地使用证、房产证问题,无法办理抵押贷款,信用担保成为融资的重要渠道,担保机构规模小,担保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中小企业融资。
五是财政支持与信贷支持不匹配。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相对成本较高、收益较低、承担了较大的风险。而财政资金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上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影响和制约了信贷的有效增长。
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建议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既要通过政策扶持,增强中小企业对信贷资源的吸引力,又要调整信贷资源的配置方式,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源供给, 关键是改变中小企业在信贷资源配置中的弱势地位。
(一)切实解决担保能力不足问题。由于繁昌县多数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解决担保问题是缓解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首要问题。根据各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合作的条件,建议首先将金繁担保公司资本金扩充到1亿元以上,这样便可与各金融机构合作,提高担保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其次引进域外担保公司落户繁昌,吸引民间资金组建新的担保公司。引进或新组建的担保公司资本金应不低于5000万元。形成3-4家担保公司,总额2亿元以上的担保注册资本,10亿元左右的担保能力。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二)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针对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如企业联保贷款、流动资金循环贷款、流动资金组合授信等,积极探索应收账款托管贷款等。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抵押品范围,探索发展生产设备、林权、集体土地使用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押贷款,使抵押品从不动产向动产延伸。鼓励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扩大县支行信贷管理权限,优化审贷程序,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县域中小企业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拓展邮储银行信贷业务,加速资金回流。截止2008年12月,邮储银行繁昌县支行存款余额8.7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的14.8%。贷款余额仅450万元。单笔贷款10万元的限额,制约了邮储资金向县域经济的回流。调整政策,扩大邮储银行对当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三)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增加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一是充实担保公司资本金。当前制约担保公司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税收负担过重,收益水平偏低,不利于吸引民间资金。应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形成担保公司国有资本金补充机制,做大做强担保公司。二是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用于补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形成的损失。对县域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相对成本高、风险高和收益低,要把县域金融机构作为“三农”的有机组成部分,给予财政、税收方面的支持。三是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贴息,重点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的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四)丰富金融组织体系,增强信贷资金供给能力,形成适度竞争的金融环境。繁昌县目前拥有农发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徽商分行、邮储银行分支机构和农村信用联社共同8家机构,与芜湖市辖内其他两县相比,各少1家股份制银行或地方银行,这与繁昌县经济总量、发展状况和对金融的需求是不相称的。要重点扶持农村信用联社的发展,加速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步伐,壮大农村信用社或组建后的农村合作银行资金实力,增强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积极引进中小银行在繁昌设立分支机构。按照安徽省政府《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繁昌小额贷款公司组建步伐,根据股东实力和繁昌县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状况,尽量按试点要求的注册资本上限2亿元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五)提升中小企业素质,增强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是融资能力的基础。一是要主动适应宏观调控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小水泥企业和落后水泥生产线的关闭工作,提高加工水平,实施品牌战略,推进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产业升级,努力实现由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二是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财务信息,为向银行融资和将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打好基础,拓宽融资渠道。三是企业要增强信用意识,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中与银行发生的债务关系,杜绝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
(六)加强银企信息交流,推进银企合作共赢。一是政府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首先将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纳入数据库,再扩充至全部企业。信息内容要能满足银行审贷的需要,对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信息真实、准确。二是银行要加强信贷政策和信贷产品的宣传。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适时宣传信贷新产品,通过金融形势分析会、金融产品展示会等形式,集中宣传信贷政策,介绍信贷产品。组织企业融资推介会。组织支柱产业企业、重点项目企业以及荻港新型建材工业园、孙村轻纺服装工业园等特色园区企业,开展专题融资推介活动。建立良好的银企自信交流平台,减少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银企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总之,增强中小企业金融意识,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维护金融债权,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是金融部门更是政府及经济主管部门责无旁贷的职责。只有政府、企业、银行三者实行良性的互动,才能实现经济的腾飞和金融发展。
参考文献:
《金融时报》
《金融纵横》
《金融统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