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摘 要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研究3
1.引言:互联网金融的研究3
1.1互联网金融的现状概述3
1.2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4
1.3互联网金融的价值5
1.4互联网金融的监管6
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6
2.1互联网金融侵入商业银行的传统领地6
2.2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7
3.互联网金融无法撼动和取代商业银行8
3.1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优势8
3.2互联网金融本身的不足9
4.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策略10
4.1全面认识变革,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10
4.2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服务效率和用户参与度10
4.3创新传统业务,进军电商平台10
4.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11
5.结论11
致谢13
内 容 摘 要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义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伴随这些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互联网金融已经受到了大众的初步认可,并出现了大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虽然现在互联网金融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仍然还有诸多不足甚至缺点,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依然决定了其光明的未来。
互联网金融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之一,尤其是在我国,已然成为了全国上下议论的大事。近年来国内利率和汇率市场化,金融管制逐步放开,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受到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关注。
现今的中国正处于互联网金融浪潮兴起阶段,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不断冲击传统金融体制以及中国金融结构及整体框架的微妙调整使得这一变化都将预示着可能发生的深度变革。
目前市场上,最热门的互联网金融当属P2P模式及阿里模式,本篇范文将会详细的阐述二者的内容以及通过他们的发展阐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并根据这一现状综合国家政策浅谈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并得出一些预测性的结论。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模式;价值;策略。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研究
1.引言:互联网金融的研究
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义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伴随这些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互联网金融已经受到了大众的初步认可,并出现了大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虽然现在互联网金融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仍然还有诸多不足甚至缺点,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依然决定了其光明的未来。”
互联网金融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之一,尤其是在我国,已然成为了全国上下议论的大事。近年来国内利率和汇率市场化,金融管制逐步放开,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受到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关注。
现今的中国正处于互联网金融浪潮兴起阶段,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不断冲击传统金融体制以及中国金融结构及整体框架的微妙调整使得这一变化都将预示着可能发生的深度变革。
目前市场上,最热门的互联网金融当属P2P模式及阿里模式,本篇范文将会详细的阐述二者的内容以及通过他们的发展阐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并根据这一现状综合国家政策浅谈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并得出一些预测性的结论。
1.1互联网金融的现状概述
随着电商在中国的迅速壮大以及我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忽视。从最早的网络支付系统支付宝,再到后来的余额宝,以及后期推出的各类众筹、分期类产品娱乐包等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不仅对传统金融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在民间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轰动,甚至使“高高在上”的银行产生了危机感。
另一方面,在金融市场中,互联网金融所扮演的角色依然离不开传统金融,也就是说,传统金融市场的影响因素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分析,“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是监管套利造成的。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没有资本的要求,也不接受央行的监管,这是本质原因;从技术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虽然具有自身优势,但是仍然要考虑合规和风险管理的问题。”
从政府不断出台的金融、财税改革政策中不难看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依然成为了我国的主导,由此可见中小微企业之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从互联网金融这种轻应用、碎片化理财的属性来看,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各渠道而言,则更易受到中小微企业的青睐,也更符合其模式和刚性需求。此外,由于互联网的特质,很多普通民众也开始尝试各种金融产品,以余额宝为例,作为一种货币基金仅仅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了一次包装,便赢得了短期内的爆发,这对于常年经营货币基金的基金公司而言简直就是奇迹。不过伴随民众认知的提升,互联网金融也快速揭开神秘的面纱。开始以更多的服务方式面向民众。
1.2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第一种:网络支付,即:支付宝、网银等产品。
第二种:互联网信贷,主要产品有阿里金融,主要是根据互联网大数据的收集及分析进行信用评估,并充分发挥互联网快速的特点,比银行拥有更快速的审核速度和更低的标准,对于中小微企业及个人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第三种:P2P模式,这种模式很像中介,即:网络借贷类平台。P2P模式中又分四大类、
①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
②大型金融集团推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
③以交易参数为基点,结合O2O的综合交易
④衍生的创新理财方式,这一模式又可衍生出多种方式,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国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大体分为以上三大类,从中不难看出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建立在传统金融之上的变种,但是凭借互联网的属性,传统金融摇身一变受到了普通民众的关注,并且通过互联网使更多人收益。单从这一点来看,互联网金融不应该受到各方的排挤。我们应当更好的利用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
1.3互联网金融的价值
实际上网银、支付宝的出现,互联网金融就已经初现端倪,随着wifi、4G等技术的日渐完善,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趋势非常明显。民众不仅不用亲自去银行办理支付业务,甚至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简单的金融操作。而余额宝等产品的推出,则让一直以来银行独享的理财产品突然暴露在民众的眼中,而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佼佼者,阿里巴巴使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金融理财产品进行二次加工,让核心并不新奇的金融理财迅速成为了社会热点,甚至威胁到了传统的银行。不得不说,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会网络和搜索引擎等,在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后,再次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的影响。
此外,由于国家近些年对于中小企业扶持的政策不断推出,互联网金融的先天优势再次展现。此前由于传统银行的小额贷款使用价值并不明显。而以阿里巴巴为主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得到国家金融资质后迅速开展金融布局,在几年之内就直接威胁到了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倘若不是银行的快速反应及应对,很可能会因此失掉一大批中小企业客户,这也不得不说是互联网金融的一次小小的胜利。前几年甚至不少银行业的专业人士公开指责马云没本事革银行的命,从各位高端人士的较为失态的发言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确实在威胁着银行的发展。但从另一方面讲,如今的互联网金融仍然处于炒作成分过多,实际价值有待观察的阶段。从现有的情况看来,互联网金融的壮大不可避免,如何正确有效的使用,不被某一企业作为自家的生财工具,而是用于服务大众的健康道路,才是目前该研究的对策。
此外,虽然银行领域不断地压制民用市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但从近几年的各种举动来看,银行也开始发展起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从中我们也看出,互联网与金融天然拥有一种互利互助的属性,未来将会有互联网金融的一席之地。
1.4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已经成为了央行工作的重点之一。有媒体报道称,央行正在牵头制定监管规定,防范快速发展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业日益上升的风险。其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央行正与银行业、证券业及保险业监管机构联手,试图落实相关监管措施,防止消费者信息被盗用或误用,确保互联网投资产品的风险得到充分披露,并禁止非法融资活动。
因为金融行业是高风险行业,比IT产业的风险更大,同传统今天互业相同,互联网金融同样不能触碰三条红线:第一,不能碰乱集资的红线;第二,吸收公众存款的红线;第三,诈骗的红线。
全国政协委员、工商银行前行长杨凯生则认为,“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只要实质是金融活动,就应该按照现有的金融法规纳入监管范畴,而不是‘放任自由,出了事再说’的态度”。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迅速异常,使得很多人都始料未及。而国家监管的及时跟进对于互联网金融至关重要。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方式,互联网金融是一把双刃剑,监管得力则能造福于民众,假如监管不力,不仅仅是互联网金融将受到灭顶之灾,我国传统金融业也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2.1互联网金融侵入商业银行的传统领地
2.1.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替代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降低了交易成本。商业银行在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产生了巨额的交易成本。根据银监会披露,“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利润1.24万亿元,12家上市银行实现利润8489亿元,占A股所有公司利润总额48.6%,12家上市银行的人均职工薪酬达到了惊人的45万元,在所有行业中位居第一。”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互联网金融采取虚拟运作的方式,即互联网金融运作时不依赖一个又一个的实体网点,只需网络终端设备与网络,加之于少量的人员,就可以实现资金的划转、借贷等,其固定成本与人工成本要远远低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极大程度降低了资金融通时的交易成本。
2.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受到蚕食。一是影响商业银行的传统利差盈利模式。余额宝的诞生正在动摇商业银行的根基,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与货币基金收益相差高达10倍,会导致银行活期存款下降,分流银行客户。网络借贷的兴起,深受小型企业及个人的欢迎,未来将在小微企业、个人借贷领域与银行形成竞争;而一旦出现面向大企业的网络借贷模式,将真正触动商业银行的神经。二是触及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第三方支付极大地威胁着基于银行支付功能而衍生的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阿里巴巴全面渐次布局金融领域,涵盖支付、小贷、担保以及保险,并代售基金、保险等传统银行产品。宜信则从网贷中介,经历了第三方理财再到财富管理的发展之路,至今已获得保险和基金代销牌照,服务内容涉及到保险、股权投资、信托等领域。
3.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面临变革。一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还待完善。互联网金融尊重客户体验、强调交互式营销、主张平台开放,运作模式上更注重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技术的深度整合,为客户提供灵活性的产品。支付阵地的旁落在于第三方支付的所有创新无一不是为更加方便的为客户而服务,银行恰恰欠缺。
2.2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2.2.1商业银行面临金融中介角色弱化的风险
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三方支付等新型金融服务模式的兴起正加快整个金融领域脱媒的速度,而习惯了传统模式的银行机构尚不具备相应的自适应能力。因此,如何创新传统的业务流程和习惯,如何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尽快实现自身业务的互联网化,是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一大现实挑战。
2.2.2 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面临深层次变革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存款、货款、汇兑、支付等金融业务的信用中介机构,资金融通是其运营的基本职能,其操作主要依赖于在债权债务清偿活动中人们在空间上的分离和时间上的不吻合。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金融支付业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在相当程度上冲击着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
2.2.3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将受到冲击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选择权更多掌握在金融消费者手中。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服务更尊重客户的需求和体验,强调服务产品的灵活性和交互式营销,主张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对称,且在运作模式上更注重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整合,这改变了金融服务消费者的节奏、规模和力度,对银行的传统服务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互联网金融无法撼动和取代商业银行
3.1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优势
虽然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并从一定程度开始对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形成冲击。但是,商业银行依然具有特许经营、资本雄厚、客户资源丰富、风控体系完善、物理网点广泛等可利用的传统优势,如果能够把握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机遇,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在自身优势、规避劣势的基础上,通过战略转型实现持续发展。
3.2互联网金融本身的不足
3.2.1互联网金融本身的不足
一是交易数据无法掌握真实的资金流向,信用风险判断可能发生失误;交易数据能否支撑金融资信模型,将违约率降低至一定概率,具有不可预见性。二是敏感数据被放置云端,挑战资金安全。前几年,“棱镜门”事件折射出来的就是对大数据的担忧。三是信用审核、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都依托网络平台,加大技术风险以及平台的脆弱性;易受到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第三方欺诈等影响;没有抵押担保,没有信用捆绑,风险发生后损失更大。四是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监管难以全面覆盖,难以保护消费者权益,违法违规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味求简单、方便,忽略技术安全。五是互联网金融尚无法介入央行征信系统,未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无法形成有效的事后惩戒机制,诱发恶意骗贷、借新还旧等风险。六是互联网金融所媒介的融资交易,大多游离于掌控之外,对传统数量的调控方式形成挑战;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介入实体经济活动甚至会替代法定货币,产生“挤出效应”,影响法定货币的流动速度,汇兑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产生影响。
3.2.2商业银行的特殊地位和优势
一是只要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控制通胀的职能继续存在,银行体系作为调节市场经济、传导宏观政策的主渠道功能就不会变更。二是银行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中枢,在保障社会资金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互联网金融难以完全舍弃银行信用体系而自建信用体系。三是银行在货币创造功能和在支付结算体系中的重要性,受到现行法律制度的认可和监管。互联网金融能否取得突破,不仅在于其技术的先进,还取决于社会的认可与接受程度,特别是监管当局的态度。四是银行公信力、资金实力、信贷经验、支付结算、专业理财以及风险防控上拥有互联网金融难以企及的优势,特别是大额、复杂的金融交易,还能提供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多种融资工具的组合,设计立体融资解决方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4.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策略
4.1全面认识变革,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
互联网金融不但需要熟悉金融业务的人才、更需要熟悉运用新技术的人才,但目前商业银行员工的知识结构一般是纯经济金融专业或纯计算机专业,缺乏IT金融复合型人才。因此,商业银行要全面认识互联网技术给金融带来的影响,从人才适应性角度改变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既要在新员工招聘时向复合型人才倾斜,也要在工作中制定专门培养人才的计划,打造自身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4.2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服务效率和用户参与度
相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金融消费者对传统金融机构的要求更高,差错容忍度更低,因此,商业银行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服务效率和用户参与度,在开拓新用户的同时,最大化的保留原有用户。一是要细分客户类型,根据不同客户的消费结构和业务特点,重塑业务流程,高效配置资源,满足客户日益增加的个性化需求;二是推进与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和业务联盟,整合信息服务商、支付服务商、电子商务企业等多方资源,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综合服务方案”,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三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客户的参与和体验程度,提高用户满意度。
4.3创新传统业务,进军电商平台
在现有的电子商务交易中,银行的中介角色不断弱化,支付产业的中心日益从银行主导的清算结算,向非金融主导的数据增值业务方向转变,银行最需要的客户交易信息以及中间产生的结算均被第三方支付平台屏蔽,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银行可以开展与互联网社区、电子商务等企业的合作,从而掌握数据通道来源,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
4.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并将新技术进入融入到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设计新的业务模式,解决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信息应急处理机制和金融信息保密机制,有效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保障新形势下金融业务的持续稳定运行。
5.结论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相互合作融合才是发展之路。
参 考 文 献
“《互联网金融》,姚文平,2014版中信出版社”
“《2013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分析报告》,产业经济研究院”
“《互联网金融》明雄,唐颖,刘勇”
“棱镜门事件相关报道”
“《现代金融》,宦雅洁,2013年版”
“《2012年商业银行概况》银监会”
“《以客户为中心》,黄卫伟,2016年7月中信出版社”
致谢
感谢指导老师魏昭老师长期以来的指导,让我得以顺利完成范文写作,感谢袁凯同学,在我写作期间给我提供的素材。谢谢各位的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