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2
(一)、农村金融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增长2
(二)、农村金融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2
(三)、农村金融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 …………………………………………………...2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弊端 …………………………………………………………….3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3
1、农村金融供给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3
2、农村金融供给垄断严重.......................................................................................3
(二)、农村金融信贷分配不均……………………………………………………………..3
(三)、农村金融运行效率低……………………………………………………………….4
(四)、农村金融市场存在弊端…………………….……………………..………………..4
1、货币市场强,中长期资本市场弱…………………………...............................4
2、间接融资强,直接融资弱……..………………………………………………..4
3、政策性金融实力弱………………………………………………………............5
三、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建议…………………………………………………………5
(一)、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5
(二)、农村金融体系以合作金融为基础…………………………………………………..6
(三)、提高农村金融效率…………………………………………………………………..6
(四)、农村金融机构必须有健全的筹资手段……………………………………………..6
(五)、政府应为农村金融提高良好的政策环境…………………………………………..6
总结……………………………………………………………………………………………7
参考文献………………………………………………………………………………………8
内 容 摘 要
金融与经济自产生以来就相辅相成,两者关系历来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争锋的焦点。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过程中起着融资和市场指导作用,是乡镇企业和农村建设的命脉。通过分析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及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金融措施。
关键词:农村金融 农村经济 经济增长 发展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农牧业是国民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农业的发展落后,农民收入水平比较低,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和农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农村金融促进农业产业快速增长
在农业企业生产过程中,要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购买优良品种、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等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建立农产品加工厂也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用于购买机器设备、聘请专业人员和产房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启动资金首先来自于企业自筹资金,但数额很少,无法支撑企业的再生产,因此需要借助于农村金融部分的贷款。农村金融信贷的扶持有利于农业企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也将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农村金融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部门的贷款,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引进技术、购买原材料以及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借助于银行的贷款及相关金融服务。现阶段,乡镇企业发展的趋势是市场化、国际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股份化,企业发展集团化和集约化,这些都需要充足的资金用于持续生产。而农村金融则有效地沟通过资金这个纽带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为乡镇企业营造良好的信贷氛围;也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农村金融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情况下,农村金融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为农村乡镇企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原本就不完善,农村城镇化对这些设施提出更高要求,农村小城镇基础建设拉动金融需求。小城镇建设还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三产业不断增加,逐步取代农业现在的主导地位。随着农民进驻小城镇,将会促使房地产、乡镇企业、医疗、文化等产业迅速发展,这
些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和服务。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弊端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地方政府为了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其运行机制,对农村金融进行了相关改革,虽然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村金融的发展,但是其本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而是机构数量的增加。各大银行为了利益最大化,都对农村金融市场失去投资兴趣。目前,只剩下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这一家金融机构,然而这三家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表现为银行服务态度差、服务内容有限、服务形式单一,这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的持续稳定发展。
1、农村金融供给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我国农村之间区位、资源、资本、人才、基础设施千差万别,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势必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农村金融供给的品种受规模效益、人员素质、农民认知程度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其供给水平远低于城市。比如信用卡业务、票据业务、担保业务、财务治理服务等业务量少质差。银行中间业务量也低于城市地区。比如,利率管制很严,农村金融供给企业的受规模限制,其供给成本高于城市地区,却得不到利率水平的补偿,企业发展中级需的理赔服务,治理咨询等中间业务,许多银行都不能提供。
2、农村金融供给垄断严重
农村信贷主要集中在信用社,乡镇企业贷款主要集中在农业银行,政策性业务基本垄断于农业银行,其业务相对量均在50%以上。这种垄断的格局虽然推动了金融机构改革,但效率提高却很缓慢,也带来很大的效益和福利损失;垄断还损害了农户及乡镇企业等用户的利率,减少了他们的福利。此外,垄断还导致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竞争严重不足,服务质量低劣。
(二)、农村金融信贷分配不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将迎来春天。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对资金的需求。从目前来看,乡镇企业和农村居民对农资金的需求较大,其中乡镇企业的资金需求占农村资金需求量的比重大,主要是用于企业再生产;而农村居民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农村生产、子女的教育费用、房屋改造及日常生活开支,这一部分需求占农村资金需求量比重较小。现阶段,农村信贷需求主要有农业生产性需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乡镇企业贷款需求这三部分组成。但这些信贷需求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农村金融机构对这些信贷进行合理配置。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我国农村信贷分配及不合理。农村金融机构将资金主要给予大规模生产的乡镇企业,面对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少,不利于信贷资金的合理配置,阻碍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效率低
一方面,在农村农民居住较为分散,为了满足农民的信贷需求,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区域也将不断延伸,这就增加了对农民金融机构的信贷监管难度,导致一些金融机构办事效率低下,服务不到位。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就近从农村招聘进来的,文化素质较低、专业知识欠缺、服务态度差、工作热情不高,导致服务效率低下,农村信贷得不到有效开展,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快速、稳定发展。
(四)、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弊端
现阶段,我国城市金融市场上一些资本产品例如股票、债券等已经是家喻户晓,城市居民投资热情高涨。其中包括一些金融衍生产品,列如期货,期权等已经快融入到城市投资生活当中。而农村金融远远落后于城市金融,由于受资金、市场等因素影响,并没有看到这些金融产品,发展较落后。在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上,信贷和农村保险是比较好的金融工具。一直以来,农村金融市场融资手段单一、金融机构投资热情不高、信息传播落后,使得农户和农村企业享受不到现代金融带来的便利,也使得规范、统一、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难以形成。
1、货币市场强,中长期资本市场弱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中货币供给品种比较发达,而资本市场供给种类比较稀少,是中长期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种类不全。农村金融市场的主流产品是各类短期货币资金和短期资本;而长期贷款、股票、产权投资等长期资本则比重短缺,国外农村金融中比较常见的长期土地抵押贷款、长期房屋抵押贷款在国内很少见到,一般只提供资金、很少提供超过十年贷款。
2、间接融资强,直接融资弱
目前农村的直接投资渠道还比较少。除少数发达地区外,绝大多数县级行政区没有证券经营机构和产权交易市场,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证券投资愿望,非上市公司以外的股权投资、债券投资无法得到流通与变现,直接影响了其发行规模对民间投资的引导作用。目前农村借贷以合作信贷为主,商业信贷次之,民间借贷再次之,政策性信贷最少。合作信贷是指农村信用社贷款,但目前其信贷利率、贷款的可得性与商业银行的差别很小。商业性贷款是指各商业银行的农村贷款,从目前反映的情况看,各商业银行已经大量撤并县级行政区及以下农村网点,为减少信贷风险,职权受到上级的严格限制,商业性贷款的作用已被大大降低。民间借贷的作用正在加强,在许多地区,民间借贷的作用正在超过其他方式。
3、政策性金融实力弱
我国农村的政策性金融工具主要是低息的农产品购销贷款,其发放对象主要为国家农产品购销企业,其主要发放者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此外,还有少量的农户小额扶贫贷款,这些与农业金融发达国家的政策性金融体制均有很大差异,其规模也比较小。农村政策性金融的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而不是农户或乡镇企业。从其机构的结构来看,缺乏地方性农村政策性金融和民间政策性金融机构。从其机构的类型来看,缺乏农业保险、农业政策性投资、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等政策性金融手段。
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农村经济增长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农村金融改革将是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要整合农村金融机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定位,规范操作,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银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作用;另一方面,要明确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有效扶持乡镇企业及农户农业生产。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是巨大的,但其在运营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监管不到位,信贷问题多,服务观念淡薄,员工积极性不足,产权不明确等。因此,农村信用社在今后的运营中,要健全规章制度,建立有效激烈机制,加快提升员工素质,积极拓宽信贷渠道,完善贷款制度,以促使农村金融结构优化、协调,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农村金融体系以合作金融为基础
合作金融体系及其内部结构应表现为:第一,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应有不同层次的乃至全国性的协调治理机构,直接或间接地与国家政府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使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能够通过金融方式得以有力实施。第二,应有健全的合作金融结算体系,使基层合作金融组织的资金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方便融通、调度和清算。第三,应具有良好的运行机制。通常是自下而上地持股、存款,自上而下地融通资金。第四,基层合作银行应按其风险资产的一定比例向上级行缴存贷款担保基金,以便减轻个别机构出现问题时的影响,能够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这几点也都是我国合作金融体系所欠缺的。农村金融体系以合作金融为基础,是由农村经济的特性所决定的。农村经济一般以小规模的农村家庭分散经营为基础,非凡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研究项目,难以得到政策金融和商业金融支持。而合作金融是按照合作原则建立起来的,以服务社员为宗旨,为农民调剂分散、小量的资金余缺的一种金融形式,其机构星罗棋布,贴近农户,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融资需求。
(三)、提高农村金融效率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村金融的发展效率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应完善农村金融的结构升级、健全管理制度、规范金融市场、提高运行效率以达到促进农村金融效率的目的。应建立信用担保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打造高素质服务团队;要增强民众的公信力,不断革新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内部培训,学习先进投资理念,以进一步提高金融效率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四)、农村金融机构必须有健全的筹资手段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对政府依靠过强,筹资手段又过于单一。因此在金融市场日益成熟的情况下,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凡是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应该积极的运用发行股票、债券和向商业银行借款的形式,融通更多的资金,从而为农村信贷提供更强的资金保障。
(五)、政府应为农村金融提高良好的政策环境
财政对农村经济的资金支持通常总是有限的,要加速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资金短缺问题,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放大效应,还必须构建并强化财政的农村信贷投入与激励机制。美国等国家通过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利率补贴、减税和贷款担保等政策,激活农村金融部门的创造信用功能,使其能够以降低利率、改善贷款条件、增加信贷额度、扩大贷款范围等方式,把财政对金融的补贴政策传导给农村经济部门,实践证实,这确实是政府组织和调节农村经济资源、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功之举。
总结
农村金融发展的好坏快慢对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例,农村经济增长快慢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农村经济的增长又取决于农村金融发展的程度。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比较缓慢,农村金融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从长远来看,对中国农村的经济增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加强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从而有效的为农村的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李春友:解决农村金融缺失和错位建设新农村的当务之急,现代商业银行
蔡玉杰: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考,吉林财税高等专科校学
韩正清: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理论探讨
姚耀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财经研究
罗丙能:浅谈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
岳意定、蔡四平: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治理与新农村建设,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