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废两改元的起因
(一)。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混乱的货币状况 4
(二)。促使废两改元的事件原因 4
1.银价下跌 4
2.9.18事件以及赔偿 5
3.自然灾害的巨大损失 5
二、币制的改革
(一) 改良本位制 5
(二) 废两改元的讨论 6
三、废两改元的实行
(一)废两改元的实施 6
1.在上海先行 6
2.全国推广 7
(二)废两改元的影响 7
1.废两改元带来的正面影响 7
2.法币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 8
结论 9
内 容 摘 要
废两改元是当代金融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它结束了中国近代史上错综复杂的货币流通状况,并废除了长期阻碍经济发展,在国内发行统一的白银货币的体系。 让中国的货币通过实物货币的银两(计算重量)演变成银元(计算数量)。
第一部分讲述了,废两改元政策的产生是因为中国近代史上杂乱的货币,以及政府面临危机下的产物。
第二部分讲述了,中国近代货币制度的改革,以及废两改元的政策计议。
第三部分讲述了,废两改元在南京国民政府上的实施过程,以及废两改元实施以后对南京政府的影响。以及废两改元过后的法币实行政策。
关键字:废两改元、国民政府、货币
南京政府的废两改元
一、废两改元的起因
(一)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混乱的货币状况
货币流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但是,中国近代货币体系由于严重落伍和杂乱无章,阻截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抑制了人们生活的需要。
中国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材料银还是以重量来计算,以银锭来做为主要货币在市面上流通,不仅有实有虚,在重量,细度和规模重量,单位都非常不同。比方,作为银两个单位的计算,名称不一样,如上海的“规元”,天津“行化”,汉口“洋例”,在转化的细度都不一样。所以银两在国内,即使在邻近省份,在价值和流通的规模上也不能起正常流通的作用。
除了计量货币银两,一些地区尚有银元,以及很多辅币,纸币和外币也都在货币市场流通。银元首先从国外流入,到19世纪末中国也有大量自制银元。银元是计量单位,有一定的模式,重量和细度,比银两更容易使用,是流行的流通手段。但是自从清朝末期由国民政府在1933年以来,银元并不是银币的主体,以至在银币单位是用两还是用元的问题上展开了长期的讨论争议,耽搁了从衡量货币到测量货币改革过程。铜币的混乱程度更严重。清朝末期铸造新铜币以十文,二十文最广泛,以及一文、两文、和五文面额。随着各个省份铸币无限制,使那铜币更乱,出现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的大面额铜币。铜币面额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辅币本身的贬值,银换铜价格为,1921年银元1元当换十铜币1546文,1934年上涨到3162文。
(二)促使废两改元的事件原因
1、银价的下跌
银价开始下跌有很多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市场的银供应量大于需求。当中国还没有从银的价格下跌,外汇赤字的缺点过去,西方国家因为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影响和促进,必须放弃金属货币,转向纸币作为通用货币。其中对中国造成最大的影响是英国,日本,美国的货币政策。英国在1913年8月放弃金本位制标准,英镑汇率大幅下跌。日本也在1913年12月停止金本位制标准,日币汇率也迅速下降。美国在1933年3月也放弃了金本位制标准。同年冬天,美国加大收购黄金,白银价格,刺激价格小幅上涨,以促进美币重新升值,促进美国商品出口竞争力。英国,日本和美国占中国对外贸易的70%,各国货币贬值,中国汇率与增长成反比。中国以银本位当家,不管银两或银币有一定数量的银比例,不能随意贬值,导致货物产量难以吞吐,农贸商业受到沉重打击,日趋萧条。更严重的是,美国在1933年实施白银政策,促使白银价格上涨,导致中国白银流出,也使中国经济恶化。因此,中国的经济一伤再伤,中国货币体系如果不改变,就可能会一蹶不振。
2、9.18事件以及赔偿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过程中,日本侵略军大肆抢掠军械物资和公私财物,根据不完全统计仅官方财产损失就达18亿元以上。再加上之后签署的《马关条约》中,赔偿日军军费两亿两。这无疑是让中国经济损失雪上加霜。
3、自然灾害的巨大损失
自近代以来,由于水土不良,水利失修,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动荡,许多水利设施受到破坏,使长江流域水利设施监管功能逐渐下降,灾害继续发生,灾害严重1931年长江中下游爆发的洪水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洪水规模和程度的典型例证,中国中部乃至全国的经济都破坏的非常严重。以至于让一些学者把洪水和银价下跌并列为30年代初中国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洪水的发生使农村生产下降,农业生产严重短缺,交通运输备受阻碍,洪水对国家整体经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鉴于现状,国民政府意识到需要缓解这种情况,缓解控制危机,必须从解决中国经济衰退,纠正财政开始,以货币改革实施为主要纠正财务的手段,即将来临。
二、币制的改革
改良本位制
中国近代货币改革的讨论始于晚清时期,经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期间,形成了更成熟系统的思想理论和主张。虽然还有很多奇怪荒谬的想法和设计,但是懂得货币理论的人渐渐增多,所以货币和倡导的想法也增加了。在国民政府期间,货币体系的讨论和设计主要如下:改进的银本位体系:在金属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改良方向,最具代表性的是银圆本位论、有限银本位论、物银纠正策。因为他们都是以基于银本位为基础改良,所以统称为改良银本位。
银圆本位,是指通过控制流通的量,来加以维持银价的价格继而通过银价来维持物价的稳定,又在物价稳定的情况下来稳定汇率价格,从而彻底摆脱银价价格波动的影响来稳定货币的制度。
有限银本位论,是指统一货币形式和垄断制造货币,用来限制货币的通货膨胀维持货币价格。让银币脱离自身的价值,让其购买力以及银价脱钩,从而避开世界银价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物银纠正策,是指用物价来捆绑银价的涨幅来确保银价的稳定。
⑦银本位制下的最佳想法应该是既废除了银两的使用制度,又加强了专用银本位币的流通领域,不能有任何能与专用银本位币通用的银币。废两改元之所以在本位制度上留下“旧式银元”这一后手,是使用主意的权宜之计。
三、废两改元的实行
(一)废两改元的实施
1、在上海最先实施
1932 年 7 月,国民政府终于将“废两改元”的计划提上日程表,开始准备与计划废两改元的实施方案。同时国民政府也意识到“废两改元,此事关乎整理通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唯有先一步实行,还需谨慎对待”。
7月30日,财政部部长在会议上,把有关各方总结提出的“废两改元”意见或建议进行了汇总,从而提出应从上海为第一实行城市。一方面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和贸易港口,内地都以上海“九八规元”为虚银两的转换标准,废除了“九八规元”,就意味着各地的银两没有了转换的地方使得各地的银两将逐渐的被废除;另一方面,大量白银从世界各地往上海汇集,使得大量白银被融化,这也为实施废两改元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国民政府才把上海作为“废两改元”的第一个实施城市,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随即英国的商人们提出请求,想在上海设立一个白银造币厂,但上海银行银行公会的人不允许造币权利给英国人掌握,愿意以帮助英国人建造造币厂为由借款给他们,政府做担保。财政部部长也提出了实施“废两改元”的三个原则:第一,建立新货币(银元)唯一的合法地位,新货币“应该是中国的货币体系和普遍货币单位”,他还谈到了“新的银币的重量和价格的规律”,财政部部长估计,融化银币的成本至少为2500万元,其中不包括“从偏远的地区运送到上海来熔币的运输费用”,考虑到国民政府近几年财政方面出现的巨大赤字账目,在难以承受必要支出的巨额情况下,所以他建议减轻银的重量和精细的想法,最初的想法是原来的白银重量四一五厘,银89%,减重四一二厘,银88%,通过旧硬币和新硬币之间“铸造”产生的差额弥补这一费用。第二,发展公平合理的银元和银两之间兑率,并以“银元的真实价值为基础”。第三,让社会了解“废两改元”政策后能够信任这种改革,让社会知道“废两改元,不是为了银行而为,而是为了公众而为”并使国民政府对于新货币有交通运输和自由铸造自由,中国各省或中国与外国进出自由,上海造币厂可以随时更换货币,以新换旧。同一天,也决定设立“废两改元”委员会,邀请了很多银行界的大佬担任委员会委员。
2、全国推广
“废两改元”在上海先一步执行以后表现的并不顺利,在“废两改元”上海执行期间,理应增多出现持有银两过多来换至银元的群体,但从3月10日到4月5日,管理委员会净兑入银元仅仅只有6140万元,导致废两改元变化有可能有前功尽弃的可能。国家政府在早期修订该法令时有几个缺陷:“价格较高;没有罚款规则;工厂不出,部分金融业仍然是自由的,持有观望态度,竞争以银元兑换银两。”其中外资银行的观望态度是最明显的,外资银行,银两库存占总库存的70%-80%,而银元只是库存量的20%-30%,外资银行“需要确保中方,可以在需要时把库存的银两,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转换成银元”而先一步实行“废两改元”的上海铸币厂的造币能力每天最多能制造出10万元左右银元,从而导致外资银行没有能完全废除银两业务,导致了国民政府“废两改元”前期的窘态。迫于现状,为了“废两改元”的成功实施,也为了新银元的推广,国民政府最终决定在全国推进实行“废两改元”以打破两比元多的局限性。废两改元既全国开始实行后,作为指定的唯一的流动单位-“银元”的早期铸造显得格外重要。在《银本位币铸造条例》中早已对新的流通银币的格式规范有了新规。该规定为:银币正面刻有孙中山的肖像以及“中华民国二十二年”的字样,背面刻有上海二帆帆船和“壹元”的字样。
废两改元的影响
1.废两改元的正面影响
废两改元作为一个国家政府改革货币体系的一项重大举措,其影响远远不是“废两改元”这几个字能够概括的,它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涉及到了币制、货制、金融以及经济四个方面。在货制方面,“废两改元”政策使得银两这种流通货币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其充当货币,中国本位币制是银本位制,银元是依照本位币制的法律来建立的,具有唯一的流通货币的性质,国民政府统一了中国的流通货币形式,改善了中国货币市场辅币满地走外币满天飞的混乱的局面。同时,也近一步缓解了世界大多国家不相符的金本位制货币和存在差异的金融体系对我国银本位制货币体系的压力,对推动我国国家金融,贸易和商业重组发挥了巨大作用。就人民生活而言,废两改元后,洋厘的取消人民不用再因为洋厘的涨落而造成生活水平的无形下降。总之,废两改元的实行,有利于国家和人民,有利于经济和社会。但是废两改元仅仅是整顿了币制的前期工作,辅币满天飞的情况还没完全灭绝,纸币的发售更有待统一。此外,银元做为中国统一流通货币,恢复了混乱的货币流通市场,进一步为实施法币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清除了货币混乱方面的障碍,而且从技术上为1935年法币改革做了准备条件。
2.法币改革的负面影响
①但是还是因为通货不足给中国经济带来灾难,因为上海铸币厂的产量低下所以导致银行、钱庄为维护自己,就紧缩放贷款,从而企业得不到银行和钱庄的支持,大量资金周转失灵,商家则被迫以“大拍卖”、“大减价”的方式倾销商品,以便回笼资金,据1935年统计,上海受此影响而倒闭的工商企业1065家,银行、钱庄因无法收还已倒闭企业的资本,也跟着倒闭——这次事件史称“白银风潮”。为了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南京国民政府又通过新的货币法案——由政府授权中央、中国、交通等六家银行发行法定货币——“法币”,取消白银、银元为流通货币,法币一元等于原银元一元,合白银23.493448克;同时取消已获准发行纸钞银行发行的纸钞,即规定“法币”为中国惟一的法定货币。另外,法币的政策公布以后,一些学者对法币政策作出了各自的评论见解,其中一个学者说:“法币实施政策正是中国现阶段需要的,向战时经济崩盘后走出的第一步”。另一方面批评了法币制度造成了中国的纸币制成为了英镑、美元等先一步发售的纸币附庸,导致中国的法币币制失去了独立性!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废两改元”的改革制度,从1928年通过议案后时隔5年才正式的实施了起来,但是还是因为世界银价的涨旋在1933年开始实施后的三年里,相继又颁布了法币政策,变相的又缩小了银元的流通局面。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的币制改革赶上了国际的潮流,开启了中国近代货币历史上的新篇章,它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巨大,这次的改革成为了中国金融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次。可是,因为法币呢是一种不太成熟的一种本位制,并且国民政府使得法币在改革过程中就逐一步的变成了英国以及美国的附属货币,让中国以前的半殖民化局势进一步的加深了。由于法币的改革,使得国民政府直接垄断了法币的发行权限,导致国民政府可以无限制的制作和发行纸币,这直接导致了后来中国十几年来持续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以及巨大的灾难。通过不限制的发行不兑现的纸币,让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直接近乎消失,发行纸币成为了国民政府的救命稻草。可是由于法币低于美国货币以及英国货币,所以加深了美国英国的殖民统治,可以说这次的法币改革最后一定以失败告终。
⑤最后《废两改元》政策的改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银本位制,结束了中国货币混乱不堪的局面。法币的改革成为了中国货币史上较为失败的一次。
结论
⑥对于处在经济萧条的南京国民政府来讲,废两改元政策的讨论、诞生,是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他结束了原本混乱不堪的货币市场,取消了长达千百年的银两使用制度,发行了的银元做为唯一的流通货币,这一举措使得国民政府货币发展前进了一大步。法币的改革总体上来讲,前期导致中国纸币剧烈贬值各种大小面额纸币无限制印刷导致成为外币附庸,但是就现代社会来讲,没有这次的法币改革也就没有现在的人民币,如今纸币已经成为了世界通用的币种。可以说废两改元在中国金融现代化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可跳过的片段,它的正面影响和后期的法币改革加起来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也是中国要谋求现代化金融所必须面对的现实。
参 考 文 献
1.【爱国纪念】九一八78周年,勿忘历史,勿忘国耻_清颍史学社[Z] -《网络》
2/3. 张弓-南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政策研究[C]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范文》-2011-05-01
4. 废两改元-区域经济- EMBA百科 - EMBA百科全书|经管百科|智库百科[Z] -《 网络 》
5. 白银风潮和废两改元结束中国几千年银本位制[Z] 《网络》
6.国民政府初期的货币危机与“废两改元”政策 李爱;吕桂霞[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7-30
7.银本位制之改进 宋振凌[J](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