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中外各银行历年资产负债率对比图
数据来源:各银行网站年度报告
资产负债率能反映出银行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控制能力,其数值越高,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差。从银行历年的分析报告看出,与花旗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历年的资产负债比率大都偏高,普遍处于利率风险比较大的状态。
由此,可见在抵御风险的实力上我国商业银行仍有差距。
2.各银行对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对比如表4:
表4:中外各银行利率管理方法
度量方法
管理部门
中国银行
重定价缺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模拟分析和压力测试
风险管理部门定期监测
招商银行
重定价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情景模拟分析、压力测试
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定期监测
交通银行
重定价缺口分析、风险价值历史模拟法
未说明具体监测部门
花旗银行
情景模拟分析、压力测试、VaR
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全球金融和资产负债委员会
渣打银行
缺口分析、情景模拟分析、压力测试、VaR,且在年报中给出了详细的VaR数据
市场风险组管理委员会
资料来源:各银行网站年度报告
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重视程度和管理制度都还有进步的空间。
四、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从思想层面到管理制度上的防范都不够,存在很多问题。在此从银行利率风险意识,商业银行业务结构,银行利率风险监管,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管理人员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利率风险意识薄弱
商业银行因为长期受利率管制的影响,其经营管理几乎不涉及利率风险,风险意识薄弱,对利率的变动反应比较迟钝,基础的利率监管工作也不够到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央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也在加大,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经济正在成为央行主要的调控手段。然而商业银行管理层在利率风险意识上的薄弱、行动上的迟钝往往导致央行得不到有力的支持,最终削弱了政策的力度,无法达到利率政策预期的效果,银行也因此蒙受损失。
(二)业务结构有待调整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依靠存贷款利差,中间业务所占比重较小,这种业务单一导致利率风险过于集中,比如在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大都在75%以上,而国外的银行此项数据基本浮动在60%-70%。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对存款依赖度高,资产业务则多依赖于贷款。银行的存款、贷款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其持续期,使得商业银行大多处于“正负缺口”的状态,不管利率上调还是下调都会给银行带来冲击,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将不可避免的面临利率风险导致损失。
(三)监管体制有待完善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大多为利率风险管理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对利率风险的重视和监督,也缺乏完备高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与决策组织。利率的确定和执行主体存在错位,常常是由一个指定的部门负责执行央行的利率政策,缺乏自身的利率管理政策和目标。另一方面,目前银行对金融产品(比如面向高端客户的贷款)定价时所需要遵循的原则、操作程序、定价技术等都相对空白。
(四)风险管理工具缺乏
我国利率市场化起步较晚,金融市场不发达,政策管制较多,导致我国金融衍生市场产品单一,无法满足我国商业银行的需要。利率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在识别和衡量利率风险后,利用相关金融工具进行风险规避和转移。然而相比国外银行可以利用利率期货、利率期权、互换等多种金融衍生产品,我国商业银行只能通过缺口管理为主的表内管理方法来应对由于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而产生的重新定价风险,无法通过现有的金融市场衍生工具来对冲、转移、规避其他种类的利率风险,这降低了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风险管理人员水平偏低
人才匮乏,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有待考验。在对利率风险的管理中,有较强分析能力的专家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能熟练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技术来控制利率风险,还能通过先进的管理方法增加银行收益。而在中国,以交通银行为例:
表5:交通银行员工教育程度一览表 (截至2010年底)
教育程度
人数
占比
研究生及以上
4495
5.37%
本科
45985
54.90%
大专
26166
31.24%
中专及以下
7166
8.50%
数据来源:交通银行网站年度报告
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员工不及员工总数的6%。这反映出我国银行业对人才问题重视不够,也没有意识到利率风险管理对人才的要求,高水平人才匮乏,接受过利率风险管理系统训练的人甚少,对利率走势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较弱,从而难以满足利率市场化下的工作要求,难以应对管理利率风险的考验。
五、利率风险管理现状建议
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针对利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改善。
(一)提高利率风险意识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面对日渐加快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在企业文化中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改变传统的风险管理观念,充分重视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起与利率市场化背景相协调的资产负债管理观念,确立利率风险管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
(二)改善银行业务结构
从全球角度来看,发达商业银行的收入支柱是中间业务,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利润却主要来自利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行,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小,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大力拓展理财、衍生金融产品等中间业务,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这样既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同时还能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可以给银行带来稳定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会降低利润的利率敏感度,从而降低银行利率风险。目前国内银行业的业务趋同现象十分明显,各家商业银行都应当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发展战略,实现不同规模金融机构的错位发展,在专属的领域做大做强。
(三)加强利率风险监管
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所在。要有完善的、专门的利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利率管理办法和具体实施细则,收集、分析和监测每月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利率走向,研究对本行经营的影响,并对利率风险的管理职责进行合理划分,确保重要环节分工明确,同时要制定科学的操作程序,定期对利率执行情况进行调研。
(四)创新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商业银行应当在深入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优点的基础上,参考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现状,积极研究符合自身特点的利率衍生工具,从存贷款两方面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发适应利率风险管理要求的新产品,以维持相对稳定的净利差收入,较好的管理利率风险。
(五)培养利率风险管理人员
注意人才培养。银行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在国外商业银行中,利率风险管理专家起着重要作用。在利率市场化加剧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压力的大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有所借鉴,逐步地、高质量地进行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使他们成为本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主力军,从而稳步发展,规避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
六、结论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会面临各种形式的利率风险。并且鉴于我国长期利率管制的历史原因,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上存在着风险意识淡薄、业务结构单一等多处不足,难以适应利率频繁波动的现状。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综合采取各种措施,提高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并进行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从而适应利率市场化的环境,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景学成,沈炳熙等.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70-284.
[3]黄建锋.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刘义圣.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布赖恩•科伊尔.利率风险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4.
[6]巴塞尔委员会.利率风险的管理原则与监管原则,2004:Ⅰ-Ⅱ.
[7]劭伏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风险及控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8]戴国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9]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斯坦利·埃金斯.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294-463.
[10] 亨利·范·格罗,索尼亚·布雷约维克·布拉塔诺维克.银行风险分析与管理:评估公司治理和金融风险的框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11]胡曙光.利率理论与利率风险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9-198.
[12]韩军.现代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1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报告,2011.
[14]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1:19-28.
[15]赵自兵.升息周期中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4,9:36-44.
[16]陈忠阳.论现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十项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05,4:58-65.
[17]谢云山.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其管理——兼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制度因素[J]. 经济问题探索,2005,5:101-104.
[18]张新起.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与控制[J].开发研究,2007,2:146-149.
[19]蔡明超,费一文.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中的提前偿还风险影响因素与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J].金融研究, 2007,7:25-35.
[20]李长征.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2009,20:49-51.
[21]时军鸽.利率调整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0,8:195-196.
[22]要飞,石敏,要云.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其管理[J].中国市场.2011,2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