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数据很直观地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金融市场同样不可避免。人们不该在一路上升的行情中迷失自己、忘乎所以、忽视风险,是否理性的投资思路、是否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否严谨的监管体系,对于任何一个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只有在股灾扑面而来时才能得以检验!
纵观境内外市场发生的股灾,从中不难总结得出,程式交易、股价过高、羊群心里、信息不对称、市场杠杆化放大等无疑是导致股灾行程的诸多因素中的不可避免的诱因。尤其是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这一点,在2014年下半年以及2015年上半年体现得尤为明显。从证券从业人员的角度追溯:2015年5月之前,A股市场的融资融券门槛并非是最初的50万资产,反而是个人证券账户资产大于5万的客户就能进行融资融券业务的申请办理。也许是前些年市场的长期低迷导致了监管对于高杠杆、高风险业务的限制条件放松,办理双融的客户越来越多。而同时,泛滥的地方金融市场、各种无政府保护的小型投融资公司雨后春笋式地崛起,为后来几近猖狂的“场外配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股的不断发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为购买新股趋之若鹜,甚至不惜卖房卖车。同一时间段,市场所反映出新股不断封死涨停板的疯狂景象等等,最终将2015刚复苏的市场经济泡沫越吹越大。这种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的严重缺陷、监管的不敏感性,直接造成了投机盛行,最终,股票市场丧失了真正的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的功能。
历史的惨痛过往往回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难以忘怀,但是从这些血的灾难里面,我们的市场应该不断反思、汲取教训、学习成熟欧美市场的监管运行机制,毕竟我们的资本市场才走过短暂的30年,而欧美国家却是几百年的金融路。
首先,我们的监管部门应该未雨绸缪。就例如我们眼前的这次”股灾“,也许,监管部门对于其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或许至少没有想到结果回这么惨烈。高杠杆融资、场外配资早有端倪,否则根本不可能出现每天2万亿的成交天量。这里不排除监管层可能早有察觉,但是应对措施或许缺乏智慧。等到问题大了,想解决已经晚了,才导致了断崖式的“踩踏事件”发生。
其次,市场对于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金融杠杆”应该有一个更明确的界定,并根据市场当时情况调整监管政策和思路,而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助长非正规金融投机风气的生成。
第三,新股发行不能任性,必须根据市场情况适当控制,有松有紧。同时动辄冻结数万亿资金的打新股方式应该检讨。因为这次股灾,除了严查配资引发爆仓强平外,新股IPO大量抽血也是重要诱因。
最后,官方媒体和相关高管,应该对自己的言论、行为负责,发表关于股市的言论一定要谨慎。对于有关传言和谣言,监管层应该及时应对给与解释和辟谣、防止蔓延,决不能置之不理、不予理睬。尤其是在我国现行的国情已经“投资者普遍存在跟风现象”的前提之下。而作为国家正规专业的金融机构,应该对广大个人投资者进行及时的“投资者教育”,使其具备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对于连续暴跌的极端现象,以及各种正常的股价波动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和风险承受力。
任何一个市场的成熟都需要一个成长过程,而一个高效的成长“历程”需要人为去维护和严格监管。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制度不健全、监管有欠缺,这是一个“稚嫩”的个体还有待完善的正常现象。而我国古人有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欧美成熟的资本市场所经历的灾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国资本市场30年风风雨雨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应该成为我们的金融资本市场发展之路的鞭策之力。相信在未来,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会以健康、茁壮的姿态凸显在世界金融舞台!
参 考 文 献
《证券市场基础知识》 《伟大的博弈》 《证券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