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国商业银行保持资产流动性存在的问题
2011年全国中小型银行各类人民币存款规模达到178525亿元,各类人民币贷款规模达到145170亿元,存贷差为33355亿元人民币。而2012年3月份存贷差为30600亿元人民币,与此前相比差别不大,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各类银行目前均存在较大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流动性过剩表明商业银行在资金使用上效率低下。而对于流动性过剩存在的原因,我认为最根本的两个是存款的增加与贷款发放较少,存贷差扩大是其根源。
存款的增加主要有企业的存款在金融危机后稳步增长,居民储蓄存款也高速增长。受传统理念的影响,中国居民一直属于稳健型的财富持有者,保持较高的储蓄率,据统计,2011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个人存款达到35.35万亿元,占各类存款总和地43.68%(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可见,居民储蓄存款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比较稳定、持续的资金来源。而在金融危机后,随着经济的逐步走向好转,企业的盈利状况得到改善,资金收益率得到明显提高,企业资产日益壮大,在银行的存款账户有所改善。所以,当前银行的存款总量在持续上升,而贷款数量则得到一定的控制,银行贷款投向不足。这给银行带来了极过剩的流动性。
第二个造成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应归属于银行外汇存款占比压力以及金融创新的严重缺乏,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末,包括央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5.3587万亿元,虽然外汇存款在当时有下降的趋势,这给流动性带来一定缓解,但总体来说还是其带来的流动性过剩为主。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创新就一定会带来较高的风险,衡量风险与收益,商业银行在尝试了一些金融创新之后大部分都是选择放弃,因为一旦发生风险则银行经营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宁愿选择将大量的现金持有手上去获取央行的利息也不愿去顶着风险实验金融创新,缺乏金融创新的动力。
四、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流动方面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建立一个良好、稳健的市场环境减少各级政府对于银行的不适当的干预,使银行能够市场化的运营。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能够有效的经营的前提。 (2)强化银行风险管理意识。长期以来,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对流动性认识不足,公众都认为银行是属于国家的,国家会对银行发生的问题给予处理,因此不会发生破产危机。此外我国居民的生活消费模式也是一重要原因,我国消费小于投资,绝大多数居民都将资金存入银行,使得银行有很大的资金流。随着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改制,我们对于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3)强化中央银行、银监会的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力度。确立流动性监管的一系列措施。监管部门应该定期对银行内部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估,判断银行在面对流动性紧张时是否有足够的抵抗能力,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干预,同时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 (4)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一套科学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检测和控制体系,并设立专门的流动性管理部门。首先要建立流动性预警检测体系,以便在日常的管理中及时发现风险。其次要实行经常性的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并依此建立流动性风险的处置方案,如设立高效可行的应急融资计划,提高避险能力。 (5)发展完善稳健的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内涵要求银行把握资金的需求和供给。这不仅要求银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而且要求银行有一个高效的获取外部资金的能力,如通过同业拆借、证券回购、央行再贷款、金融市场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完善的资本市场有利于银行拓宽外部融资渠道。
参 考 文 献
1、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稳健操作做法,巴塞尔委员会,20002、杨海君,刘志雄.侯曼霞.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consultative document-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liquidity risk measurement,standard and monitoring,巴塞尔委员会,20094、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9]87号,[200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