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银行金融监管者的启示与思考
1、银行系统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根源是金融机构为追逐利益而不惜降低贷款标准、忽视风险管理和需求方过度借贷、反复抵押融资。这应引起我国商业银行和贷款购房者的警惕。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非常快,少数银行为争夺房贷,往往放松必要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一旦市场逆转,房贷风险有可能随之暴露。我国的房地产信贷已成为当前银行信贷的主要部分。如果一旦房地产行业出现波动,势必加大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最近,央行多次加息,借款人的还贷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应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在经济景气时,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提高个人房贷资产质量,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监管,防止风险贷款产生;完善个人信贷法律 ,加强对失信、违约的惩处,从法律上保障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利益;规范抵押贷款市场,防止恶性竞争导致抵押贷款质量下降。
2、稳定房价,防止房价大起大落。美国次贷危机的导火索是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下跌。房价是影响抵押贷款发放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借贷者借款规模和借款折扣的关键因素,房价的波动会极大影响抵押贷款的价值,稳定的房价是个人住房信贷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我国当前的融资体系下,房地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可能引发金融风险问题,应值得关注。由于当前我国国内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缺乏,房地产融资方式尚未形成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绝大部分风险集中在银行体系,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房价大涨大落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下跌还可能通过银行紧缩信贷的行为,进一步加剧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使其负面影响产生“放大效应”,如果房价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银行自身持有的房地产抵押价值会降低,冲抵银行自有资本,银行资本的下降会使银行减少对房地产的信贷投放,推动房价更大幅度的下降。
3、应加强监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多个环节都存在监管缺失。这对我们来说,是个重要警示。在中国,住房按揭贷款一直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优质资产”,在银行的贷款业务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但这种“优质资产”的背后的风险是巨大的:这几年,银行为了发放更多的贷款,放松了对贷款人的审查,凡是个人要申请住房按揭贷款的,没有谁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贷款人基本上没有信用等级之分;同时,“假按揭”已成为个人住房贷款危害性最大的风险源。“假按揭”不以购房为目的,开发商以本单位职工或其他关系人冒充客户和购房人,通过虚假交易,套取银行贷款。不少人甚至利用假信用,大量的从银行骗贷用于炒作房地产。我国居民及住房投资者在办理住房按揭贷款时,很多人不能满足贷款要求。有人就从单位或找他人随意开出假的工资收入证明。房产销售人员和银行信贷人员为提高房屋销售和贷款业绩,甚至明确告诉贷款者只要能开到证明就放款。用假的工资收入证明到银行进行按揭贷款,无疑埋藏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而且,这些不良信用贷款的风险基本聚集在银行体系内,一旦风险爆发,会对银行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吸取这次危机的教训,重视防范和管理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
(三)对购房者思路的改变
购房者不要对房价一味地追捧,正是购房者对房价一味地追捧,才会带来一轮又一轮新的高价,吹起越来越大的泡沫。房价的不断上涨带来众多的恐慌性需求,刺激很多非刚性需求也变得非常迫切,很多人提早加入了购房大军,进一步加剧了房价的持续上涨。购房者应该理性消费量力而为。购房者要正确地看待房价,至少对自己的消费能力有清醒的判断,不要追捧自己承受不了的高房价,盲目地追求大户型,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
重视二手房和租赁市场,二手房市场、租赁市场的存在,使人们的住房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存量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得到满足。而我国购房者倾向于购买新房而非购买二手房或租房的心理,一方面使新房面临过大的需求压力,另一方面资源被不合理地大量闲置。
现在,有些人对房价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一提到房价,最能引起百姓共鸣的话题是:“房价太高了!最好能迅速降下来。”“我们国家的房地产业,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块毛地经过拆迁成为净地后上市拍卖,拆迁需要的大量资金,往往是由土地储备中心出面向银行贷来的,银行贷款在此过程中占的比例一般要在4到7成。第二阶段,开发商接手,从银行取得的项目贷款则要占到总资金的50%~60%。第三阶段,购房者按揭买房,银行资金大约也要占到近70%。平均算下来,60%的资金需要通过从商业银行贷款而来。这个比例,国外一般只在40%左右。”我国房价的上涨是典型的资金推动型上涨,房地产市场,说穿了就是高度依赖信贷资金的一个市场。2007年6次加息,已经让买房者感受到房贷的压力,这种时候,如果再期望房价大幅度下跌,无异于想逼迫买房者、开发商继而整个市场资金链的断裂。
许多人认为房地产价格下跌是有好处的,而且在努力的使房地产价格下跌。这是非常危险的,房地产价格真正的下跌,会使中国发生信心危机进而导致次贷危机。现在实际情况是房地产价格仍然居高不下甚至经常出现上涨,如果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中国的次贷危机会爆发。现在在房地产的问题上,应该采用更多的理性和艺术手段,使房地产的价格适度下跌,又不至于撼动了中国人的信心。
现在的中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正以崭新的姿态全面融入世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吸取世界上任何可以借鉴的教训,避免重蹈其他国家的覆辙。使我们少走弯路,降低风险,尽快赶超世界强国,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1)沈洪博,陈玉京.近期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特征和走势.宏观经济研究(J),2007(6)
(2)梁飙.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中国结构金融网
(3)冯燮刚,《破解房市危局》(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第149页
(4)任宏、王林《中国房地产泡沫研究》(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第6页
(5)李延喜《次贷危机与房地产泡沫》(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140页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