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稳定房地产市场,防止房价发生大幅波动。
房价是影响抵押贷款发放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借贷者借款规模和借款折扣的关键因素,房价的波动会极大影响抵押贷款的价值,稳定的房价是个人住房信贷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就是诱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的一项重要原因。
4. 重视商业银行风险的转移和分散,加快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程。
由于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程缓慢,长期以来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居民银行存款。因此,一旦长期居高的储蓄率下降,就可能导致银行面临资金短缺危险。从2006年初开始,由于股市行情火爆,大量存款开始流入股市,国内储蓄率急剧下降,银行发放抵押贷款可能的资金短缺问题不容忽视。加快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行抵押贷款债券,引进抵押贷款投资者可以有效解决银行资金问题,并减少风险积聚。
5. 在加快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同时,应谨慎对待金融创新,及时进行风险管理与监管。
应鼓励商业银行开展适合本国国情的金融创新,而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创新监管制度应随着金融创新进行必要的改革。此次次贷危机表明,次级按揭从借款者的按揭贷款开始,被层层衍生成不同等级的资金提供者的投资品种,通过金融机构投资者衍生成收购兼并交易的主要融资途径。但是,贷款人的偿付保障并不是建立在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下。这种依据假设收益率做出的交易决策,风险可想而知。我国目前正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有必要对衍生与原生产品的联动关系加以研究,防止“假设”因市场环境变化而累积市场风险。
6. 加强政府的房贷金融危机处理能力。
政府相关监管机构应时刻监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聚集情况,及时向放贷者和投资者发出危机警告,减少或停止发放新的危险住房抵押贷款。房贷市场发生危机后,政府应该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坚定市场信心,防止危机进一步扩散到其他领域。同时政府应该稳定借贷者,延缓其被银行和抵押贷款公司收回房屋资产速度,保障房价稳定,也保证社会稳定,防止危机扩散到社会及政治领域。
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蔓延到更多国家,对世界经济秩序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股市暴跌、金融机构破产等严重后果。我国的金融业在国家经济政策刺激下逐渐走出自己的运行轨迹,但房贷市场却已经出现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之前的某些特征,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极有可能引发中国金融市场危机。因此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银行体系、房地产开发商等应该理性的面对当前的形势,吸取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中的经验教训,做好应对措施,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坤:《美国为什么会发生次按危机》,《国际商务财会》2008年第6期。
2.谢安忆:《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辽宁经济》2008年第6期。
3.师家升,李永勤,王润伟:《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6期。
4.黄纪宪、张超:《流动性过剩下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与借鉴》,《金融论坛》2008年第6期。
5.王攀:《美国次级房贷危机警示中国》,《当代金融家》2007年第5期。
6.王攀:《美国政府应对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策略》,《当代金融家》2007年第5期。
7.饶熹:《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年第11期。
8.郑良芳:《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成因剖析和十点警示》,《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66期。
9.理查德﹒比特纳:《美国次贷危机真相》,中信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10.李延喜:《次贷危机与房地产泡沫》,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11.张明、徐以升:《全口径测算中国当前的热钱规模》,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及房贷市场的影响与启示(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