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经贸利益出现了几种变化。第一,在产业内部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大量增加下,按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划分的国家之间的进出口掩盖了国家之间在产品价值上的实得;第二,母国公司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母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商品直接出口,变相地进入了东道国的国内市场,因此,母国公司在东道国国内的投资和商品、服务的销售收益应计入母国的经贸收益;第三,一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情况下,把该国进出口贸易额作为该国的贸易利得,更加失实。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下,在计算各贸易国的贸易收益时,上述几个现象不能忽略。其次,以原产地规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统计滞后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应予修正。以原产地规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统计制度来源于美国,并逐渐成为世界贸易各国的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对之都有相应的条款和协定。在国际贸易局限于产业间和投资不普遍的情况下,按原产地进行统计基本上可以反映贸易国的贸易利益。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按原产地统计则会出现两种误差。第一,未能如实反映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大规模的直接投资活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全球化经营,它们生产的零部件、产品的进出口,按价值链、资本所有,理应属于母国,但却计入东道国的贸易统计。第二,原产地规则以货物贸易为主,未包括服务贸易等,因此,原产地统计在不能真实反映货物贸易的同时,也不能全面如实地反映国与国之间的大贸易关系。
总的来看,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一方面,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而为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因而有利于缩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但是,已经形成的世界经济格局是阻碍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障碍。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受到挑战,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为经济全球化付出沉重的代价。
参考书目:
《世界经济新论》,庄起善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互动研究》,程伟等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网上免费经济课程:“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回顾与评价”
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经济全球化(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