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实现全面振兴的战略性措施,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层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使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要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放开市场准入,放宽经营领域,鼓励支持民间、社会和外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等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引导、扶持有基础、有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强做大。要认真落实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扶持力度和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搭建信息、技术创新、投融资、人才、合作交流、法律咨询服务等平台,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帮助企业解决市场开拓、融资等实际困难;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使非公有制企业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对有贡献的非公有制企业家给予相应的政治待遇。要广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支持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带头创业,扶持下岗人员自主创业,帮助高校文档生自立创业,推动广大农民致富创业,鼓励有成就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省创业,吸引省内外人才和归国留学人员发展创业,形成全民创业局面。
1.5 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
充分发挥我省资源、地缘、人才等比较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以开放促发展、促振兴。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进一步扩大进口,优化出口结构。依托对俄口岸贸易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以知名品牌、优势产品为龙头,大力培育机电、汽车、纺织、电子信息、优质绿色农产品等出口主导产业,形成一批规模化的出口生产加工基地,提高我省地产品在对俄出口中的比重。适应俄罗斯贸易政策变化,创新贸易思路,规范贸易方式,提高贸易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积极推动中俄界江大桥建设和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设,为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创造条件。加快对日、对韩开放战略升级步伐。巩固开发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大力开拓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积极培育南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促进贸易多元化。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合作,进一步推进以沿海地区及东北地区为重点的省际合作,提高合作层次,实现互动发展。
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以并购、租赁、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等形式走出去开拓市场。鼓励劳务输出和境外农业开发。发挥我省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方面的比较优势,支持企业到境外承接大型项目建设、石油天然气勘探、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建立境外能源原材料基地。
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把大力招商引资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点,到二○一一年实现招商引资额翻一番。创新招商模式,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产业为基础、资源为依托,围绕优势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配套招商和区域经济捆绑式招商,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等专题招商。要高度重视引进大企业、大公司特别是世界五百强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加快同跨国公司的战略性合作,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以招商引资拉动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体制机制、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创新。
努力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认识发展环境对黑龙江全面振兴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理念,突出抓好以诚信龙江建设为重点的法制、信用、市场、服务环境建设。各级各部门都要强化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进一步改善金融环境,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汇集。
1.6 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不断提高科技综合实力,实现经济增长从依赖资源向创新驱动转变。
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认真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配套政策,集中力量实施先进制造与信息化、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化工与新材料、农产品优质高产与精深加工、生物技术与医药、环境保护与公共安全技术六大科技专项。加快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国际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公共服务六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应用技术研究院所与生产企业联合、重组。充分发挥重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作用和引领作用,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重大技术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立技术中心,真正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推进哈尔滨、大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哈大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两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中俄科技园区、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以及各级各类园区建设,有效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和人力资源。支持中直科研院所和省属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
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形成促进自主创新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应用。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激发创新活力的人才制度和政策措施,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好环境,造就与全面振兴相适应、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人才队伍。培养、吸引和用好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科技创新人才、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人才、工人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把各方面人才汇集到实现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来。
1.7 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统筹协调、综合配套、重点突破,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形成行政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巩固和扩大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产权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做优做强上市公司。积极支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