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从倾销和反倾销的概念入手,重点阐述了我国一直遭受国外企业反倾销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阐述了当下中国面临的新的反倾销形势以及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我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和建议,希望中国经济在新形势下能够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反倾销、现状及原因、建议对策
【正文】:
反倾销措施是WTO即世贸组织框架内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的法律依据,是世界贸易组织认可的合法的贸易保护手段。纵观国际上所有反倾销实力可以看出,为了有效的、便捷的保护好国内产业,反倾销措施是最有效的。当今,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急速发展,在进口国和国际市场上占有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通过反倾销措施实施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产品和企业。尤其是我国在加入WTO后我国的国际贸易也随之迅猛的发展起来,我国的经济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更深层的融入到了世界经济的主流之中。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越来越高,石油价格的上涨、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和人民币的升值等接二连三经济事件的影响,也是我国与其他贸易国家间的摩擦增加了很多,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反倾销形式。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9月11日决定,用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对进口中国的所有小轿车及轻型卡车的轮胎实施严惩。这是奥巴马政府首次对中国的特保案,也标志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蠢蠢欲动。以下是对我国反倾销的现状和具体的应对措施,进行系统的描述。
一、倾销和反倾销的概念
(一)倾销的概念
1.倾销的理论概念
我们所说的倾销,是指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产品的正常价值,换言之,也就是指低价抛售商品。倾销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价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家或者地区市场销售其商品的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的贸易行为。为了击败竞争对手,占领其市场,导致给进口国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的生产者带来损失或者损害。
2.倾销的法律概念
我国《反倾销条例》第三条规定:“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口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Normal Value)的出口价格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关于实施1994年GATT第六条的协议》规定:“用倾销的手段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办法引入另一国的商业,如因此对一缔约方领土内一个已建立的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或实质阻碍一个国内产业的新建,则该产品将被认为是‘倾销’”。
(二)反倾销的概念及作用
作为倾销,其不但是一种价格歧视,而且破坏了公平贸易和正常竞争的秩序,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世界各国对来自别国的倾销行为都实施了禁止和坚决反对的行为和态度。而所谓反倾销是指,进口国根据本国的反倾销法,有主管当局经过立案调查,确定倾销对本国同行业造成损害后,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处罚措施的调查程序。
由于倾销本身是一种价格歧视,其有损公平贸易和正常的竞争秩序,世界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来自别国的倾销行为均采取了坚决反对和禁止的态度和行为,反倾销是进口国,依据本国的反倾销法,由主管当局经过立案调查,确认倾销对本国同业造成损害后,利用征收反倾销税等处罚措施的调查程序。
反倾销的具体作用如下:
1.反倾销有时在一些国家被作为一种有效的贸易保护主义工具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