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处置追求的是不良资产变现率的最大化。处理我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 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处理方式。
(一)不良资产处置的目标手段选择(见表4)
结合我国目前不良资产处置的情况,在注重传统金融工具运用的同时,应积极实现金融工具创新,为不良资产处置开辟崭新的途径,促进不良资产的有效盘活。
第一,债权转股权。在国有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股权的流动性要强于债权的流动性。通过将债权转换成股权,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而且使得商业银行可以主动地通过资本运作,运用资本市场实现信贷退出。银行债权转为股权过程中,需要建立和完善运作程序,兼顾企业债务重组的要求和保护银行的利益。首先,要对银行债权数额进行确认,一般采取对银行债权不打折扣和全额划转为企业股权的方式;其次,债转股使企业负债率降低,银行可分红但利息收入减少,因此需妥善解决债转股利息问题,保证存款利息及营业支出和债转股后的利息收入与分红收入保持基本平衡;最后,银行对企业实行债转股后,要明确银行具有股东身份,并按规定实施管理权和分红权。
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陷入困境,步履维艰。以债权转股权的职能和手段,也就是将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成银行对企业的股权。这可以在优化股权结构的同时,帮助企业完善监督机制,确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实施银企债务重组。债务重组实际上是贷款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债权债务重组的一种特殊形式,具体指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发生恶化,无力偿还到期贷款本息,贷款银行按照与借款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作出部分权益让步,同意修改还款条件。(注5)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是借款人无力偿还到期贷款本息,银行出于保全资产的动机,以最大限度的维护债权、控制风险及减少损失,同意做出部分让步。债务重组可对债务进行重新安排,也可对债务利率按国家要求重新调整,同债务人具体情况、改制、重组、债务减免等结合在一起,使债务重组形式多样、具有弹性。债务重组的主要方法包括“一次性了断”债务、“以物抵贷”或“债权互换”以及“一揽子”重组计划等。
在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风险化解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实施银企债务重组,能够确保银行在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部分政策前提下,有效规避制度风险和责任风险。
第三,推动不良资产的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是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有选择地商业性购买银行的不良资产,运用债务重组、超额担保等手段,发行以未来收益为支撑的债券,来解决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经国务院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将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也于今年获得了资产证券化的牌照,这为不良资产的处置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有成功的先例的,美国债权重组托管公司(RTC)是运用这一方式的成功典范,成功地对50 万笔、面值 440 亿美元的房地产贷款进行了证券化,其操作过程即资产保有者所持有的非流动性资产(房地产等)构成资产池后,以它的资产为基础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选定证券化的资产需具备一定条件,即该资产必须是有稳定的、可预测的现金流动性的资产。
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在国外有着多年成功经验的金融创新工具,在转移风险,提高流动性和信用创造上都有着显著的优势。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渐深化、国内机构投资者逐渐成熟,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已经形成了潜在的需求,也具备了成熟的市场环境。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蕴含着巨大的空间和生机。
第四,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利用国际招标的方式处置不良资产。
这种模式可以开辟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外资的新途径,有助于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加快资产处置进程。更重要的是,在与国外投资者的合作过程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开展金融创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处置不良金融资产的有效途径。这是对不良资产处置工作进行探索创新的产物之一。目前已有资产管理公司开始尝试这种模式。比如,2001 年11月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 156 亿元不良资产国际招标项目。当时有 7 家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和国内企业单独或联合组成 3 个投标团递交了对华融的 5 个不良资产包的投标书,是中国首次按照国际惯例批量处置金融不良资产。在近几年中,国际招标又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应用,2003 年又有两例,一是在中国银行和花旗集团之间产生的不良资产处置交易;二是近 20 余家国内外投资者对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账面价值近 250 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的竞标,这也是迄今为止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贷款中的最大一笔。
从国际经验来看,国际投资者的介入和政府管制政策的放松是提高市场效率的重要条件,我国市场目前还存在交易成本过高、信息不对称、市场不透明、中介机构不发达等问题,因此,与国际战略投资者合作处理不良资产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通过资产或贷款出售、不良资产的内部核销等方法亦是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手段。
表4 不良资产处置的目标手段选择
处置
手段 具体内容 适用的目标资产 可达到的效果 需用的
市场
债转股 通过对公司的债务重组或进行股本置换达到对公司控股的目的 有形市场价值的资产 协助运作有市场需求的项目并通过重组方式获益退出 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
企业
重组 对有市场价值或被市场低估企业重组 有市场价值的资产 使资产重新配制活化 资本市场
不良资产证券化 将有预期收入的资产汇集起来,提供市场化公开债券加以包装出售 主要用于与房地产有关贷款,其他现金流稳定的资产亦可 增强资产的流动性 各类金融市场
资产
出售 公开或封闭拍卖不良资产,向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出卖 所有资产 将资产变现 产权市场,主要是贷款二级市场
贷款
出售 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形式,可能提供卖方融资 对某一目标资产表现 将某一目标资产变现 贷款的二级市场
核销 注入资金冲销坏账 回收无望的
资产 彻底消除 使用行政手段
资料来源:周立:《关于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的一个工程化设计》,《华南金融研究》2000年第3期,有删改。
(二)不良资产处置的内部环境选择
国有银行内部公司化治理结构的形成,有利于优化银行内部不良资产处置的环境,是遏止新的不良贷款产生根本之道。
第一,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和恰当的制衡机制。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和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完善授权、授信和贷款审批制度,建立和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信用风险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审贷分离、贷款三查等制度,逐步完善信贷管理体制。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6(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