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我国应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把我国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为此,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发达国家标准化工作的动态,积极承担ISO秘书处和其他标准化组织的工作,争取将我国制定的水平较高的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中,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标准期间充分反映和体现我国的意见和利益。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活动,跟踪国际标准制定的全过程。对于因标准问题产生的国际贸易摩擦,我国应参与协调,从而不仅能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同时能积累宝贵的经验。
3、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认证认可体系。认证是证明企业所生产的终端产品及生产管理体系符合某种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虽然大多数认证是自愿性的,但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质量认证及环境认证,都是企业通向国际市场的一盏绿灯。很多企业产品就是因为缺少认证而被国际市场拒之门外。所以政府须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认证认可体系,确保认证机构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坚决取缔不严肃的认证机构,鼓励国内认证机构发展壮大并积极与国外知名认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与国际和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相互承认彼此的认证是消除贸易认证带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通行作法。例如,欧盟以外的认证机构可通过政府和认证机构间相互承认合格评定的协议获得欧共体授予的“被指定机构”资格,从而使自己的产品在国内获得认证后即可顺利进入欧洲统一市场。因此我国应积极开展这项工作,提高我国产品声誉,节省产品在重复认证中的巨额花费。
进一步加强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各类环境标志、安全、卫生标准和社会责任标准等认证机构的建设,提高认证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认证主体的服务功能,扩大认证范围,提高认证工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实现国际互认,全面为社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要增加技术设备配置,加强技术人员培养,形成建立绿色屏障的技术队伍和技术能力。
4、建立新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建立新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因为国际标准化机构和各国政府及其标准化机构经常对其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如果企业信息不畅,不能按照已经变化了的法规或标准要求生产产品,在出口时就会遭遇壁垒。因此,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尽快建立国外新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以负责收集、跟踪国外的新贸易壁垒措施,建立国外新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同时,认真研究新贸易壁垒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之,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在获取国外新贸易壁垒信息方面,我们应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各成员方在《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下提供的有关技术标准、法规的国家级咨询点。另外,可利用驻外经商参赞处等机构及时收集国外环境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国家通过建立相关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站,方便企业查询,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据悉, "广州市技术性贸易壁垒联合应对体系"已于日前正式启动,这是广东为破解国际技术贸易壁垒而建立的第一个集结政府和企业力量的联合应对体系。该体系采取"政府推动、中介服务、企业参与"的运行机制,主要由联席会议、中国WTO/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广州通报咨询中心、企业和行业协会三部分组成。该体系取得了三方面突破:首先,将更有效地解决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信息滞后"的难题;其次,利用技术优势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通过质量认证,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主动攻破TBT;第三,将政府部门的推动、行业协会的协调和企业的参与有机结合,从宏观上引导企业跨越TBT,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应对、直至战略应对的目标。该预警机制运行以来,以实用性好、互动性强的特点受到广泛好评。截至2005年4月,先后在广州WTO/TBT咨询服务网上发布相关信息5128条,受理企业咨询511次,帮助421家企业成功跨越技术壁垒。
5、发挥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行业中介组织应在信息情报支持、组织企业应诉等方面发挥政府和企业无法取代的作用,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应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积极帮助企业应对新贸易壁垒。
6、加强新贸易壁垒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工作。由于大多数企业对新贸易壁垒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应加强新贸易壁垒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加强新贸易壁垒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普及工作,让出口企业越来越重视新贸易壁垒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二)企业对策
1、出口生产企业应实施以质取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应提高技术水平、注重环境保护和职工的劳动条件,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根本上突破新贸易壁垒。
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管理及经营管理等必须适应科技时代和环保时代的要求。企业可以将IS09000、IS014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3、企业应努力提高环保水平,提高环保投入、设置专门环保机构和人员、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营销、绿色管理是企业赢得环境竞争优势的主要条件。
4、我国出口产品应积极申请并取得出口市场需要的环境标志、安全标准、卫生标准或社会责任标准等认证。特别是要重视贸易对象国的产品认证要求,根据进口商要求的标准提供产品。
5、企业应重视本行业技术、环保和劳工标准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参考书目:
1. 作者: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2. 作者:张锡嘏《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应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04年第一版
3. 作者:占正军《国际商务与技术性贸易壁垒》 ,人民出版2005 年第一版
4. 作者:张时芳《WTO与国际贸易新壁垒》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03 Vol.22 No.3
5. 作者:李二敏《国际贸易新壁垒与中国的对策》 中国财经网
国际贸易新壁垒研究(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