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后,如何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高考中,要想取得好成绩,首先应该做好选择题,而做选择题又有多种方法和技巧,只有掌握了做题的窍门,才能提高选择的正确率。
【关键词】时间 关键词 材料出处 转折词 绝对性词语 最佳型选择
新课程改革在河南省推行近三年了,新课标一改往日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当然,在考试的过程中,新课改后的命题也更加灵活、科学。尤其是选择题,已经不再拘泥于教材的具体表述,而开始重视对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创造性地思考并解决问题。所以,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在于认真、准确、快速的审清题干,提取题干所蕴含的关键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所包含的隐性信息等。我认为做好选择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一、重视时间
做材料型选择题,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所给材料的历史背景,只有把人物、事件放在特定的背景中去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而材料中的时间就是最有效的提醒。当然,对时间的表述也有多种类型:
1、显性时间
【典型题例】 20世纪初,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评语中的“他”是指
A.泰戈尔 B.巴尔扎克 C.雪莱 D.狄更斯
【答案】A
【解析】题干已经把时间限定在20世纪初了,所以我们可以以时间作为切入点,排除出选择项中不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的人物。巴尔扎克、雪莱和狄更斯都是19世纪的人物,所以正确答案为A选项。
2、隐性时间本范文由范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范文,请点范文格式范文查看
【典型题例】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的 “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C 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题干中的隐性时间:“苏联的五年计划”和“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从题目所隐含的时间推断,作者所描述的应该是1928——1933时候的事情,再加上“模仿”一词,我们可以推断出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提取关键词
部分材料型选择题所述内容较长,干扰项也多,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好此类选择题,就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
【典型题例】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题中关键词“今(雕)板……之幸也”,说明,是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故C正确。
三、注意材料的出处
出题人在选材料时为了保证材料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往往会注明所选材料的出处,而这又为我们做选择题提供了新的有效信息,抓住材料出处选正确答案。
【典型题例】《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
A世袭制 B察举制 C军功爵制 D九品中正制
浅析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