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退休制度的现状及其改革一、我国退休制度的历史沿革1、研究背景60年代前,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的变动基本呈年轻化的发展态势,到60年代中期。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逐渐由年轻型转变,到90年代,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已完全成为年轻型。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医疗设备等的提高,人口寿命的延长,我国..
论我国退休制度的现状及其改革 一、我国退休制度的历史沿革 1、研究背景 60年代前,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的变动基本呈年轻化的发展态势,到60年代中期。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逐渐由年轻型转变,到90年代,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已完全成为年轻型。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医疗设备等的提高,人口寿命的延长,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已逐步向老年型转变。我国的人口老化过程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1990年~2000年,这时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2000年~2020年,我国将变成典型的老年型人口国家;2020年~2050年,这一阶段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重阶段。2000年时,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2005年时,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已过亿。不论从老年人口总数还是其所占人口比例上来看,都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并且在未来几十年之内将会一直持续。 2、我国退休制度的发展史 退休制度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关于退休的条件、待遇、安置、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总称。 民主革命时期,干部队伍比较年轻,党政机关和公营企业的工作人员,在生活待遇上,基本实行供给制。因此,在解放区没有专门制订干部或职工退休的规定。1948年12月27日,由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布的《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护条例》中,对公营企业实行的薪金制职工的退休作了一些规定。建国后最早的办法是1950年3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布的《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简称《退休人员处理办法》)。它的适用范围是,过去有退休金之机关、海关、邮局、铁路等单位的职工。当时正处于建国初期,百业待举,财政经济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要在全国职工中普遍实行退休养老的办法,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只能在经济条件较好、过去实行退休金的一些单位实行。 论我国退休制度的现状及其改革(一)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浅谈职工生涯中的自我保障 | 下一篇:润物细无声--浅论企业文化建设 |
点击查看关于 我国 退休 制度 现状 及其 改革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